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长宁新农人 | 郑宇:10年“牛劲”让井江肉牛香飘川渝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11-13 09:20:30

在长宁县井江镇马达村

离宜叙高速蜀南竹海出口仅一公里处

占地20亩的牧源家庭牧场里

160头的健壮肉牛正大口咀嚼着混合饲料

这片曾经闲置的土地

因新农人郑宇十年如一日的“牛劲”重焕生机

不仅让“井江肉牛”从无到有

成为长宁响当当的新名片

更将个人创业的“单行线”

铺成了乡亲们携手增收的“共富路”

返乡创业:从"门外汉"到"牛专家"

2015年,在外打拼的郑宇

因对家乡的牵挂返乡

在井江镇创办了牧源家庭牧场

带着从山东引进的38头小牛开始了养殖之路

可创业之初,防疫经验不足、销售渠道闭塞

等问题让他屡屡碰壁

2017年的一场牛呼吸道疾病突袭

更让他深知科学养殖的重要性

此后,他主动参加各类养殖技术培训

登门请教省市县农业专家

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防疫体系和标准化养殖流程

如今,他的每头牛都建有健康档案

实现从源头把控风险

10年耕耘,牧源家庭牧场现占地20亩

年出栏肉牛达380头

年产值460万元以上

抱团发展:让乡亲们端上“致富碗”

自己富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才踏实

郑宇始终记得返乡的初心

牧场走上正轨后

他第一件事就是“反哺乡土”

流转周边40余亩撂荒地种植牧草

让闲置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牧场还与农户紧密合作

每年收购当地500吨玉米秸秆、稻草秸秆

混合酒糟制成青贮饲料

既解决了百姓秸秆处理难题

又降低了养殖成本

形成了“秸秆回收、牧草种植、

肉牛养殖”的良性循环

让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能受益

牧场的发展更为乡亲们

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岗位

2个长期岗位让村民稳定就业

每年250人次以上的临时用工

让留守老人、妇女也能在家门口挣钱

为了让更多养殖户受益

郑宇还通过养殖交流群

与众多养殖户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在他的引领指导下

多户贫困户先后走上肉牛养殖道路

靠着靠谱的技术和销路,一步步实现致富增收

长宁县永成家庭农场王平

就是其中受益人之一

在郑宇带动下

永成家庭农场每年出栏肉牛70余头

既照顾了家里老人小孩,又有个不错的收入

凭借在带动就业、推动农业产业化

方面的突出表现

牧场获评第五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郑宇也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职业农民”

宜宾市“创业之星”等称号

品质升级:让井江肉牛走向川渝餐桌

面对荣誉,郑宇没有停下脚步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

他心里的目标更清晰

不仅要“养好井江牛”

更要让“井江肉牛”走进更多人的餐桌

真正“卖好井江牛”

2025年10月

他打造的“蜀鲜肉牛批发零售”门店正式开业

其实早在这之前

他的肉牛就已凭借鲜嫩口感

销往重庆、宜宾等周边区县

积累了不少“回头客”

如今,门店里的鲜牛肉、牛副产品

不仅直接面向消费者

还直供本地“众宜生鲜”超市、

“蜀鲜生鲜火锅”等商家

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新鲜直达

品质稳定、口感巴适的评价

成了顾客对“井江肉牛”的一致印象

说起后续打算,郑宇有着清晰规划

进一步扩大牧草种植面积

通过刚成立不久的井江镇肉牛协会

主动牵头整合肉牛养殖的上下游资源

持续推动“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

把井江肉牛的品牌打得更响

从一个人的返乡梦,到一群人的致富路

郑宇的十年“牛路”,是新时代新农人

扎根乡土、反哺家乡的生动注脚

他用科学养殖唤醒闲置土地的价值

用完整产业链串联起乡亲们的增收希望

让“牛产业”成为井江镇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而这样的新农人故事

正在长宁大地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长宁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