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桔,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2023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3班学生,用汗水浇灌技能之花,以初心践行报国之志。国家奖学金、第二届全国职业规划大赛铜奖、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一张张沉甸甸的证书,见证着他在技能道路上的执着前行。企业车间的实战淬炼、社区课堂的科普播种,一幕幕鲜活场景,勾勒出新时代工匠的青春模样。

勤学笃行,在理论与实践中筑牢根基
“技能强国,得先有过硬的本领打底。”这是周桔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业机器人编程》《PLC控制技术》等核心课程,他不仅满足于课堂所学,更把实验室当成第二个宿舍。为了吃透一个编程逻辑,他常常抱着专业书在实训台旁待到深夜,反复调试代码直到机器人精准完成动作。为了掌握复杂的机械结构,他拆解废旧零件,逐一研究每个部件的咬合原理,手上的油污和划痕成了最独特的“勋章”。

连续两年专业第一的成绩并非偶然,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深耕细作。为了让理论真正落地,周桔主动报名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高级工证书考核,每天泡在实训中心练习操作,手指磨出茧子也毫不在意。最终,他顺利拿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1+X中级、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高级工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证能手”。
中职实习期间,周桔奔赴浙江零跑汽车,投身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初到企业,面对复杂的生产线和高标准的技术要求,他没有丝毫退缩。为了优化一个机器人焊接流程,他跟着企业导师扎根车间,记录每一个参数变化,分析上千组运行数据,连续20天每天工作超14个小时。当优化后的机器人焊接精度提升10%、效率提高5%时,企业导师拍着他的肩膀赞叹:“这小伙子不仅肯吃苦,更有股精益求精的工匠魂!”
创新突破,在赛场与车间中勇攀高峰
“技术报国,创新为先”是周桔的座右铭,更是他不断突破的动力源泉。备战2024年“建行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的故障诊断环节让团队犯了难。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周桔带领队友成立攻坚小组,把实训室当成战场,模拟各种复杂故障场景。

有一次,为了破解一个设备定位偏差的难题,他们连续三天三夜泡在实训车间。白天拆解设备、分析原理,晚上查阅资料、绘制图纸,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醒了继续调试。期间,方案多次被推翻,零件反复拆装数十次,但周桔从未放弃。他说:“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最终,他们摸索出一套快速诊断故障的方法,在省赛中凭借精准的操作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成功斩获二等奖。
在2024年“挑战杯”四川省创业计划竞赛中,周桔团队的“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改造方案”同样历经波折。为了让方案更贴合企业需求,他们走访了10多家中小企业,收集生产痛点。有一家机械加工厂反映传统设备改造成本高、周期长,周桔立刻带领团队调整方案,优化模块设计,降低改造门槛。经过无数次修改完善,方案最终获得省赛银奖。而他带领研发的“航天火工品智能涂覆系统”,通过优化机器人轨迹算法,彻底解决了传统涂装工艺效率低、精度差的难题,让作业效率提升30%,还成功申请了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

2025年暑期,周桔在北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参与煮洗釜固态物料自动出料装置项目开发。面对非标自动化出料夹具模块调试的棘手问题,他主动请缨负责煮洗釜机器人调试核心环节。为了找到最佳调试参数,他顶着车间38℃的高温,反复测试不同工况下的设备运行状态,手上被零件划伤也浑然不觉。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他成功完成调试,为企业节省成本超5万元,成为实习团队中唯一获评“优秀实习生”的学生。

躬身实践,在服务与奉献中传递温暖
“技术不该束之高阁,要让它成为照亮生活的光。”作为班级团支书兼班长,周桔始终践行着这句话。他累计组织班级技能培训、主题活动86场,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学。作为共青团员,他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在主题团日活动中号召同学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用青春力量助力强国建设。备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他带领团队成员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每天陪大家一起打磨技术,遇到问题共同探讨。在他的带动下,团队凝聚力大幅提升,在大赛舞台上展现了中国职教学子的风采。


志愿服务329.5小时的背后,是周桔对“技能服务社会”的坚守。走进乡村合作社,为农户设计自动化灌溉、养殖投喂设备方案。有一次,在偏远山村,农户反映手工分拣农产品效率低、损耗大,周桔立刻现场勘查,结合专业知识设计出简易自动化分拣装置。当看到农户们不再需要弯腰弓背手工分拣,脸上露出笑容时,他更加坚定了“用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信念。

如今,周桔依然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实训车间里,他专注调试的身影不曾停歇。企业一线中,他攻克难题的脚步从未放缓。科普课堂上,他传递知识的热情依旧滚烫。正如他所说:“机器人可以精准执行指令,但青年应当主动定义未来。我愿以匠心为笔,以技术为墨,在强国之路上写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答案!”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