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残疾人群体长期面临的“出行难、评定难、办证难”问题,叙永县残联创新构建“集中设点+上门入户”双轨并行的残疾评定服务模式,把专业医学评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打通服务残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惠残政策落地更暖、更实。
精准施策,打造“便捷化”服务模式
针对残疾程度较轻、具备出行能力的群众,推行“一站式”集中评定便民服务。县残联结合残疾人分布实际,在全县23个乡镇科学设置18个临时评定点,有效覆盖偏远村社。通过乡镇统一报送名单、村社微信群发布、上门入户通知等多种途径,提前广泛宣传评定时间及所需材料。评定现场,县、乡、村三级残联工作人员协同组织,协助填表和政策解读;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专业医生现场开展残疾评定,实现群众“家门口”办证。
针对重度瘫痪、独居老人、精神障碍等无法外出群体,实施“点对点”入户评定服务。县残联依托村社摸排与亲属申报,精准建立“需入户人员台账”,详细记录姓名、住址、残疾类别等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组建“医生+残联专干+村社干部”联合入户小组,上门开展肢体、精神、智力等项目评定,同步了解记录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迫切需求,实现“零跑动”办证。
建章立制,夯实“长效化”服务根基
为确保评残服务常态长效、便捷高效,叙永县残联同步建立健全三项机制:
部门联动机制。指定专人对接评定机构,建立评残专家库,统筹协调评定人员与资源,积极争取定点评残机构支持,为常态化开展残疾评定工作夯实基础。
动态摸排机制。每季度由乡镇、村社摸排上报需入户群众名单,实时更新信息台账,对新增疑似残疾及证件到期人员统一标注“待评定”,实现需求动态掌握、服务精准响应。
跟踪反馈机制。对评定通过人员,由乡镇残联干部代为领回残疾人证,并在发放时同步宣传“两项补贴”、康复救助等惠残政策;对未通过人员,现场做好解释并给予康复建议,形成“评定—办证—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
成效显著,传递“有温度”民生关怀
自“双轨服务”模式推行以来,今年已开展集中评残4场,服务残疾人780人次,为62户特殊家庭开展入户评残,累计为557名残疾人完成评定并成功办证。相比传统模式,群众办事往返次数减少至1次,部分群体实现全程免跑动。服务满意度达99%,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切实提升了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下一步,叙永县残联将继续深化“双轨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到便捷、高效、温暖的评定服务,真正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叙永县残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