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丧事,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特别是看到密密麻麻的收费项目和种类繁多的各种套餐时,心里很是忐忑。就怕被多收钱、乱收钱。现在不一样了,项目少了、价格低了,各种套餐取消了,服务却更暖心了。”近日,古蔺县德耀镇居民王女士在县殡仪馆送别亲人后,语气中满是宽慰与感动。这份心安,源于古蔺县自2024年4月以来推动的一场殡葬领域腐败乱象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查找并整改问题超百项,清退群众相关费用30余万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从66项大幅缩减至31项——改变的不仅是数字,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信任与满意度。
刀刃向内:自查自纠,敢于触碰真问题
整治一开始,古蔺县就拿出“向自己开刀”的勇气,将古蔺县民政局及德馨殡葬服务公司列为首批自查重点。内部审查毫不避讳:公墓超标准建设墓穴、违规出售墓穴、收费标准未公示,甚至存在“吃拿卡要”等现象……这些问题被一一摊开。
“我们必须直面痛点,立行立改。”古蔺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周瑞说。通过开展干部职工自查、设置线上问卷、意见箱、举报热线等方式,共排查大小问题103个,立行立改64个,限期整改完成30个,正在推进整改难度较大的9个。
为确保不留死角,古蔺县构建起“常态化督查+群众监督”双线机制。县纪委、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等部门联合出击,开展突击检查10余次;同时广泛发动群众,通过“扫码评议”和热线电话收集建议意见240条,其中属整改类的13条建议已全部办结。监督的眼睛多了,问题的空间就少了。
靶向施策:减项降费,让告别回归庄严
整治过程中,古蔺县坚决瞄准“天价殡葬”乱象,秉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查处多起违法违规行为。移送县纪委监委问题线索3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查处2起,罚没款项85.08万元,追回财政资金16.57万元。
老百姓最敏感的,还是价格。古蔺县民政局推动减项降费工作,实现“项目减下来、价格压下去;服务质量升上去、群众满意度提上来”的“双降双升”目标:督促取消12项不合理收费、合并21项非必要项目、降低2项偏高收费标准,总体收费项目减少至31项;惠民悼念厅日租金从680元降至300元,降幅超50%;还新增惠民餐饮套餐,推出不同档次的餐标选择,让家属办丧事不再为“吃”发愁。据统计,整治后已累计为126户家庭节省丧葬费用58万余元,户均降费15%以上,总收费下降36%,群众投诉量降低75%。
“以前总怕被‘坑’,现在所有项目清清楚楚,心里踏实多了。”金兰街道一位村民在办理退费时感慨道。据统计,整治后治丧群众满意度达98.3%。信任,正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透明与降费中重新建立起来的。
为避免乱象反弹,古蔺县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对殡葬机构实施“全链条”监管;派驻专职监督员进驻殡仪馆,重点紧盯殡仪项目收费及火化证明办理业务;出台《古蔺县惠民殡葬补助资金管理制度》,确保群众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
教育引导:力倡节俭,生态安葬化风成俗
在蔺州大地,一场关乎生命尊严与乡土文明的变革正稳步推进。自四川省民政厅将古蔺县列入“民间殡葬人员教育引导管理”试点县以来,古蔺县连续四年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将全县1141名民间殡葬服务人员全部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散漫无序到规范有序的转变。
“让告别回归宁静,让孝心回归本真。”古蔺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安美会的话语,道出了改革的初心与温度。一次次系统的培训,不仅传递政策与技能,更是一次次心灵的唤醒。引导民间殡葬服务人员成为政策宣传员、新风示范员和生态安葬引导员,把“厚养薄葬”的真情孝道,“春风化雨”般送入千家万户。
古蔺县还积极推动火化范围有序扩大,倡导树葬、花葬、草坪葬、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安葬方式,让生命最终回归自然,与青山绿水长相伴。引导人们不在“三沿六区”散埋乱葬,鼓励集中安葬于高山荒坡瘠地,最大限度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坚决遏制大墓建设,禁止对原有坟墓进行硬化,推广使用可降解、无污染的丧葬用品,尽量减轻对大地的负担。一道道山岭再次归于宁静,一片片草坡重焕整洁与生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古蔺县的殡葬改革,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慰藉;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传承了人间真情。它让最后的告别,不再冰冷匆忙,而是一场充满尊严与爱的温暖仪式。当文明的新风吹进乡土,乡村振兴的故事,更增添了一抹温情。
文:张深远(古蔺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