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1944年,合江人一周内募集1450多万元!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9-04 09:11:41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回望80年前的烽火岁月,赤水河畔的呐喊依然在历史长廊中铮铮回响。1944年春天,时任“国民节约献金抗日救亡运动总会”会长的冯玉祥将军在合江仅一周时间,募集到抗战资金1450多万元,成绩超越成都、重庆、江津等县市。这不仅是一场献金奇迹,更是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图腾。

冯玉祥将军题字的“还我河山”石刻

合江人的爱国情怀,是用鲜血淬炼的信仰。1940年8月16日,27架日机在合江上空投下死亡之雨,数百同胞伤亡,数千房屋化为焦土。但苦难未曾摧折合江人的意志,反而淬炼出更坚定的救亡信念。当冯玉祥将军振臂一呼,从卸钗献金的妇女到捧出存钱罐的孩童,从掏出毕生积蓄的老农到节衣缩食的贩夫——合江人用行动证明:爱国不是口号,是刻骨铭心的生命实践。

1450万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合江县志》记载,1944年8月,城区食米旧量每斗(重48斤)价1400元左右。以此作为换算标准,即使在战争引发通货膨胀的历史背景下,也可购入超50万斤大米;若以1944年四川普通农民年收入约1000元计算,这笔捐款相当于1.45万人全年总收入。而当时合江县人口不足40万,且多经战乱摧残,能在短时间内凝聚如此巨款,每一块银元都凝结着百姓的血汗与深情。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支由乞丐组成的献金队,他们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将乞讨所得倾囊献出。这些社会底层民众,用颤巍巍的双手捧出2250元捐款。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全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

八十年过去了,合江小城已换了新颜,唯有冯玉祥将军题字的“还我河山”四字,如民族的脊梁般挺立在赤水河畔。

文:王易

本文来源:合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