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泸州纳溪:一条路激活万亩竹海,村民笑纳“绿色财富”金口袋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8-28 09:30:42

“以前运楠竹要绕3公里远路,来回就得2小时。现在新路和老路通上了,直接穿林而过,半个小时就能到收购点,油钱省一半!”8月25日,纳溪区白节镇大旺竹海11社村民方子彬站在新修的产业路边,望着满载楠竹的货车汇入主干道,难掩满脸欣喜。

2025年,纳溪区白节镇实施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四条新修道路与原有路网互联互通,不仅让楠竹运输告别“绕远路”困境,更让周边群众的出行踏上“便捷道”。

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修建现场(白节镇 供图)

大旺竹海作为白节镇的“绿色银行”,核心产区10万亩楠竹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竹林深处的道路“各自为阵”,运输楠竹只能绕行外围主干道,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老大难”。

“明明竹林就在山坳里,却要先绕到山外的老路,多走不说,弯路全是陡坡急弯,安全风险也大。”当地竹农算过一笔账:过去运一车楠竹,只绕路就多花40分钟,每吨运输成本比直线距离多60元,一年下来,仅绕路产生的额外支出就占了收入的近两成。更让村民犯愁的是,出行也得跟着“绕”,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明明直线距离不远,却要在路上耗1个多小时。

2025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开工后,白节镇政协联络组组长罗毅迅速组织专题协商会,邀请涉及利益的村民、施工方、村干部共同商量解决办法。“路通了大家都受益,林地补偿按政策来,还能优先雇大家参与施工,老路衔接的坡度我们再优化,保证既安全又好走......”经过三轮面对面沟通,施工方迅速调整了方案,联络组全程跟进,先后协调解决了5处林地纠纷、3次材料运输受阻问题,确保项目按进度推进。

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修建现场(白节镇 供图)

如今,白节镇大旺竹海三条产业路与一条生产便道织成了一张“便捷网”,串联起散居竹农的林地。产业路与原有路网无缝衔接,4.5米的宽度让大型运输车畅行无阻。生产便道精准连接主路,使竹产业发展和村民出行再也不用“兜圈子”。

“近300万省级项目资金,释放出了‘乘数效应’,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就业。”罗毅表示,新路与老路贯通后,楠竹运输路线缩短60%,每吨成本从150元降至70元,按年出材5000吨计算,每年为群众节省40万元。周边5个村组的出行时间平均缩短40分钟。交通的改善还引来了“金凤凰”,两家竹加工企业主动落户,直接带动2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月薪稳定在3000元以上。

“以前愁竹子运不出去,现在愁订单接不完!”看着眼前车来车往的热闹景象,村民方子彬笑得合不拢嘴。在政协“有事来协商”的助力下,纳溪区白节镇用一条连通民心与发展的道路,让大旺竹海的“绿色财富”真正流进了群众口袋,也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文:魏箐 梁隆宇(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