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吕红彬教授团队成功地为52岁的文先生完成了首针布西珠单抗注射。

患病求医,迎来转机
最近,文先生心里特别着急,他发现自己的右眼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还变形,原本清晰的世界变得模糊又扭曲,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心急如焚的他赶忙来到西南医大附院眼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告诉他,他患上了右眼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这是糖尿病一种较为严重的眼底并发症,需要接受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
在吕红彬教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文先生决定接受新型抗VEGF药物——布西珠单抗的治疗方案。而就在8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才完成了四川省首例布西珠单抗注射,仅仅4天后,西南医大附院眼科就成功将这一新疗法应用于临床,文先生有幸成为了泸州首位受益者。

糖尿病眼病,不容小觑
其实,像文先生这样被糖尿病眼病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据吕红彬教授介绍,目前国内大约有1.41亿糖尿病患者,其中10%都患有糖尿病黄斑水肿。这种病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视力健康。
长期以来,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治疗黄斑水肿的主要方法,但效果却参差不齐。部分患者在注射后,视网膜积液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视力改善也不明显。而且,以前的抗VEGF药物在初始治疗阶段,一般每四周就要注射一次,患者需要频繁地往返医院。这对于工作繁忙或者居住偏远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很多人因为嫌麻烦,没有严格按照“每月一针”的要求治疗,结果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新型药物,带来新曙光
不过,布西珠单抗的出现,为患者们带来了新的曙光。它是一种新一代抗VEGF药物,有着独特的超小分子单链抗体结构。这就好比给药物装上了一个精准的“导航系统”,让它能够浓度更高、渗透速度更快地精准抵达病灶,强效控制眼部积液。

更让人惊喜的是,布西珠单抗大大延长了治疗间隔时间。以前患者每四周就要跑一趟医院,现在治疗间隔延长到了6周,首年注射仅需7针,是目前首年注射针数最少的抗VEGF药物。这不仅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降低了治疗成本,让更多患者能够坚持治疗。
首针显效,意义非凡
“目前我们科室正在密切观察布西珠单抗的治疗效果,从首针注射的情况来看,效果十分显著,患者眼部视网膜的积液几乎全部消退。”吕红彬教授兴奋地说道。这一结果,让文先生和医护人员都倍感欣慰。
在吕红彬教授看来,此次布西珠单抗在泸州的首针成功注射,意义重大。对于泸州及周边地区的广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重见清晰世界的希望大大增加。同时,这也标志着西南医大附院眼科在该疾病的治疗水平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能够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信随着布西珠单抗的广泛应用,会有越来越多像文先生这样的患者摆脱眼部疾病的困扰,重新拥抱清晰、美好的生活。
文:汪帆 陈猛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