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品种穗子长,足足有400多粒,产量高……”日前,在纳溪区合面稻渔现代农业园区里,种粮大户朱德刚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托起一穗沉甸甸的稻谷,脸上写满了惊喜。

种植大户仔细查看水稻新品种的长势(王超明 摄)
当天,纳溪区邀请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专家和种植大户来到合面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对29个优质杂交稻新品种进行测产验收,指导农户科学用种,科学管护,助力水稻丰产增收。
笔者在纳溪区合面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看到,水稻新品种分区种植,饱满的稻穗挂满枝头,形成一片壮观的“品种博览园”。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专家和种植大户仔细查看水稻新品种的长势,并用智能设备测量稻穗长度,记录数据,一场别开生面的“水稻选秀”正在这里上演。
“我种了几十亩水稻,‘甬优4949’‘荃优607’等品种不仅叶子细、穗长、颗粒饱满,还不容易倒伏,明年我准备种这些品种。”纳溪区种粮大户任文友表示。

航拍纳溪区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廖胜春 摄)
朱德刚是另一位专程赶来参加测产活动的种植大户。他仔细比较不同品种,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我种了400多亩水稻,最看重的是抗病性和稳定性,只有把种子选好,才能确保增产增收。”朱德刚表示。
“我们不仅要看长势比抗性,还要看产量比效益,最后还要看米质比市场。通过这样全方位的评比,最终选出最适合纳溪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纳溪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王晓兰说。
正午时分,专家组开始对重点品种进行实割测产。收割、脱粒、去杂、测水分……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随着一个个数据被记录在案,几个表现特别突出的品种渐渐脱颖而出。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专家对水稻新品种进行测产(王超明 摄)
“通过水稻新品种现场考察和测产,可以直观了解和选择出优良品种,为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专家郭晓艺说。
“水稻新品种现场测产是农业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为农民提供了直观了解和选择优良品种的实际场景,让育种单位有机会展示其科研成果,同时也为种子企业创造同台竞技、展现品种优势的机会,形成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农民切实获利的多方共赢格局,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晓兰说,下一步,纳溪区将继续推广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种植,不断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良种良法、绿色发展,实现水稻的提质增产增收。
文:王超明 帅星 赵宇(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