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纳爱迎光”残疾人之家:用爱铺就重生路 以心点亮生命光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8-13 08:57:38

“小熙,小宇,你们演的特别棒,特别好,大家都很喜欢你们的表演,加油!”纳爱迎光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竖起大拇指,给予参加2025年全国助残日活动表演的小伙伴们鼓励和赞赏。

纳溪区纳爱迎光残疾人之家于2024年1月开始运营,秉承“扶残向善 纳爱迎光”的服务理念,助力残疾人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更好融入社会。这里总是欢声笑语,没有冰冷的标签,只有耐心的陪伴;没有放弃的叹息,只有成长的喜悦。小熙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里破茧成蝶的故事,正是爱与坚守写下的最美诗篇。

从角落蜷缩到笑容绽放:被色彩唤醒的少年

初见小熙时,这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少年总把自己缩在教室角落,眼神里藏着警惕,回避与外人交流。“那时候喊他名字,他要么低头不语,要么转头看向窗外。”纳爱迎光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曹主任至今记得初见时的场景。“他刚来的时候特别抗拒上手工课,整个人很紧绷也很警惕,警惕的连别人递来的画笔都会下意识躲开。”工作人员回忆道。

转机藏在一节色彩认知课上。在课堂上,老师发现小熙对颜色异常敏感。抓住这一契机,老师耐心引导他认识色彩、练习调色。三个月后的手工漆扇课上,奇迹悄然发生:他主动拿起画笔,在雪白的扇面上,挥洒出一片绚烂的图案。“那一刻,他眼里的光比颜料还亮。”曹主任的声音里满是欣慰。

如今的小熙,积极的参加活动,漆扇越画越精致,完成作品后会腼腆地递给老师“检查”;遇到新来的伙伴,还会用刚学会的手语打招呼。他的妈妈每次来接他,都会红着眼眶说:“以前总担心他这辈子都抬不起头,现在看他笑着跟人分享作品,我这心,总算落地了。”

小熙正在专心的听老师分解纸雕画

从受助者到“助梦人”:爱心在接力中升温

在“纳爱迎光”这个大家庭中,小熙的蜕变并不是孤例。曾经说话都会脸红,不敢与别人对视的李芳(化名),如今站在新学员面前,手把手教大家做扭扭花:“这里要绕三圈,花瓣才会立起来。”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彩绳间,阳光落在她认真的脸上,温暖又明亮。过去坐不住十分钟的刘宇(化名),现在能伏在桌前,一坐就是一下午,把调好的颜料细细涂在木盘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康复后的王明(化名),每天都主动为同伴按摩放松…学员们自发组成的“互助小组”里,老学员带新学员,技巧传帮带,爱心像蒲公英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李芳坦言:“现在明白了,我们也能创造美好,也能帮助他人。”这份从受助者到助梦人的转变,是成长最温暖的注脚。

小熙在读书日活动给同伴分享读书心得

“五位一体”暖途:为生命铺就多彩舞台

“纳爱迎光”的魔力,藏在它精准贴心的“五位一体”服务里。这里的每一项服务都贴着“需求”走,围着“成长”转。

辅助就业让双手有了价值。“纳爱迎光”将学员们做的漆扇、扭扭花,通过集市义卖、企业定制等方式让学员们的作品走到更多人身边。目前已有10余名学员每月能拿到500至800元收入,当他们第一次攥着自己挣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时,眼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康复训练让身体有了力量。“纳爱迎光”依靠专业的康复设备和康复指导老师为学员提供有力的支持。张明(化名)刚来时走路摇摇晃晃,连楼梯都不敢下,在专业设备和老师的指导下,现在不仅能稳稳走路,还成了康复室的“小助教”,教新伙伴怎么用器械锻炼。

心理疏导解开了心里的结。心理咨询师每周来坐班,像朋友一样听学员们倾诉烦恼。有个学员曾说:“以前总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不一样,现在老师说‘你笑起来很好看’,我才敢对着镜子练习微笑。”

技能培训让特长有了舞台。“纳爱迎光”的老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身定制”课程:小熙对色彩敏感就专攻漆扇,李芳(化名)手指灵活就钻研扭扭花,刘宇(化名)喜欢搭配颜色就成了“调色小能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天地里闪闪发光,各展其才。

社会融合搭起了融入的桥。“纳爱迎光”组织学员去集市摆摊,在国际残疾人日办作品展,开展与企业结对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些特殊的孩子,不仅能照顾自己,更能用双手创造美好。

学员们正在参加生活技能培训

从“特殊”到“特别”:偏见在理解中融化

在作品展中,小熙的漆扇刚摆出来,就被市民围住:“这配色真漂亮,是画家画的吗?”当得知是智力障碍学员的作品时,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当天,残疾人之家现场与3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以前总觉得残疾人需要‘同情’,现在才发现,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机会。”来买扭扭花的市民王阿姨说,她买了两束花,“一束插家里,提醒自己要更珍惜生活;一束送给朋友,让大家都知道这些孩子多棒。”市民们亲眼见证:这些学员不仅能自理生活,更能用灵巧双手和独特匠心,创作出令人赞叹的工艺品。隔阂在理解与欣赏中逐渐消融。

理解多了,偏见就少了;欣赏多了,距离就近了,这正是“纳爱迎光”最想看到的风景。

学员们的作品展览

微光成炬:让每个生命都有绽放的机会

如今的小熙,已经能站在讲台上,拿着画笔教新学员调色,身后的墙上挂着学员们的作品,五颜六色,充满生机。他的父母难掩欣慰:“以前不敢想孩子能这么开朗。现在看他跟人有说有笑,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这正是“纳爱迎光”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重燃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在这里,残疾从来不是人生的句号,而是逗号—是重新出发的信号,是遇见更好自己的开始。就像学员们画的漆扇,线条或许不完美,色彩或许不规整,但每一笔都藏着努力,每一抹都透着真诚。“纳爱迎光”的故事有力地证明:只要给予足够的理解、支持与机会,每个人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025年全国助残日活动表演哑剧《黏人的烦恼》

(纳溪区残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