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托起基层百姓“健康梦”丨“博士天团”带头人刘勇:“努力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5-26 10:30:46

“刘主任,有个患者的影像报告需要你看一下。”日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勇接受媒体采访时,听到患者有需求,立马起身疾步往门外走。“不好意思,稍等。”话毕,已不见他的踪影。

“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这是职责,也是本分。”20年前,外乡人刘勇“误打误撞”与泸州结缘,自此便将这里当成了家。这些年,他的足迹早已踏遍云贵川渝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他带领团队为患者带去康健,也为基层医院送去技术与骨干。

以仁心换“人心”

“努力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刘勇的书桌上,半米高的医学书籍与资料歪斜堆积,这些是他的常用读物。书桌对面,是一个两米长的铁皮书柜,一部分医学书籍“溢”出被放置在书柜顶端。保持学习的习惯,他一直没有丢,“不断学习,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

面对患者,刘勇总是眉眼弯弯、笑脸相迎,看起来平易近人。工作时,他却毫不含糊。

血管外科的医生都怕跟着刘勇查房,这像是他出的“考卷”,医生需要答对患者病程进展、可能的发展方向等。“考倒医生不是目的,帮助他们抓关键、找知识漏洞才是关键。”在刘勇看来,这些藏在实践里的“知识点”,是医生提升自我的“助推器”,而受益者始终是患者。

血管外科能诊治各类常见和疑难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占比较大。“有些患者经济很困难,偶尔还会遇到‘三无’患者,无家属、无亲戚、无朋友,很造孽。”

面对这类患者,刘勇总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减轻负担:组织团队及社会捐款,曾为一位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捐款数万元;为经济困难患者争取临床研究项目,适当减轻其经济负担,科室20多项GCP临床试验项目已惠及百余人……医护人员还会自发为“三无”患者带“爱心便当”。

“努力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刘勇带领团队一以贯之。以仁心换“人心”,血管外科从寂寂无名到远近闻名,越来越多外地患者将其作为第一选择。科室年门诊量超1.2万人次,年手术量2400余台,外地患者占比达40%。

用心用情用爱守护

建成西部最大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医生博士化、博士国际化、技术一流化、学科西部领先化,这是2017年刘勇接下血管外科“带头人”重担时定下的“四化”目标。这个起初看起来不切实际的发展计划,正慢慢从图纸变为现实。

血管外科目前有12名医生,其中博士10名,占比达83%,称得上是“博士天团”。刘勇介绍,科室开展的手术种类、难度和规模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大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之一。他打算将团队医生都送出国留学,让医生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

用技术托底,用心用情用爱守护患者,刘勇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院内,血管外科通过优化就医流程、改造科室布局等,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为更好地帮助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刘勇的带领下,血管外科牵头制订了具体的风险评估标准,分别对患者入院、术前、术后进行三级评估,并在全院推广,降低其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科室建起了50多米的健康步道,下肢动脉硬化栓塞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可量化、更便利;走廊的“风景墙”上挂满了山水画……科室成了治愈患者身心的“港湾”。

院外,血管外科医疗、护理团队不定期走进宜宾、雅安、内江等地,在当地建起“护理工作坊”,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教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知识及居家护理要点,惠及群众上千人次。医护人员还会不定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随访,患者术后一年可来院免费体检……延伸医疗服务解患者烦忧。

“做有温度的医者,心中要装着患者。”刘勇一直坚持用“硬核”技术与专业服务守护生命。

人才培育“孵化器”

托起基层百姓“健康梦”

血管外科不局限于治病救人,它是人才培育“孵化器”,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每年有20多名省内外血管外科医生前来进修学习。科室正一步步迈向国际,已有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的医生前来交流学习。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的力量无限。在刘勇看来,让血管外科知识和技术“流动”起来,才能造福更多患者。

“省内大部分医院的血管外科都有从我们科室‘毕业’的医生。”刘勇说,“授人以渔”的效果十分明显。近年来,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虽然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建立血管外科专科门诊,但已经开始重视培育专科医生。以古蔺县人民医院为例,该院派驻医生前来进修学习后,全科医生变血管外科专科医生,当地血管疾病患者不出远门也能获得和上级医院同样的医疗服务。但这些远远不够。

“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血管会生病。”在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形成省域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上,刘勇带领团队一直在努力。科室不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交流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管理方式,变“输血”为“造血”,让患者在家门口解决看病就医问题。以雅安市中医医院为例,两年时间里,刘勇团队每两周便会到该院坐诊,进行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指导等。刘勇眼见该院血管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当地最大的血管外科,“这就是帮扶的意义。”

这些年,刘勇的足迹已遍布云贵川渝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会诊指导遍及全国60余家医院。团队还会不定期到社区、乡村等地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已惠及群众数万人次。

对于血管外科未来发展,刘勇准备将重心放在拓展新病种、开展新技术上,提高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带动基层血管外科发展,让更多患者就医无忧。

文:曾念 魏雪 陶明珠

图:陶明珠 蒋雨町

本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