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江(四)|千年古县:时光的记忆——文物方寸揽千年

来源:川南网 作者:合江文旅 发表时间:2024-03-19 10:13
   合江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317处,是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最多的县,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有全国唯一的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馆藏文物839件(套)共6152件。


△摄影 周焱

汉代人间天国
 
   在合江县城学坎上巷,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匾额上书“试院”两个大字。这是一个清代科举考试县试的考场,也是四川仅存的两个试院之一,2005年改建为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
 
   作为中国唯一的汉棺博物馆,这里收藏了34具汉代画像石棺,有东汉秘戏俑、东汉抚琴俑等200多件汉代文物。合江汉棺画像题材广泛,雕刻精湛,是我国汉代画像石棺的主要出土地之一,其数量约占全国出土汉棺总数的四分之一。走进博物馆,如同打开了通往汉代人生活图景与精神世界的大门。
 
   当时中原地区的画像主要出现在汉砖上,内容多是充满教育意味的题材。合江画像石棺有反映孝子董永照料老父的情景,也有反映秦五女入蜀的历史故事。
 

 
   不同的是,还有诸多现实生活场景,如宴饮、车马出行等,也有汉代双阙、民居等建筑画面。汉代建筑早已湮灭在历史中,通过汉画像石棺能够推想一二。
 
   合江画像石棺的一大主题是反映动物神怪仙妖的传说或图腾,常见西王母、伏羲女娲、朱雀、三足乌、三鱼同首等神话题材,寄寓了汉代人的生死观与宇宙观。伏羲女娲往往成对出现,蛇尾相交,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轮回。伏羲女娲是中国神话的始祖神,由于能再造生命,受到渴望长生不死的汉人推崇。三鱼同首,也是借“鱼”来祈望生命不断繁衍、转化和轮回,通过“共首连体”对称发散的圆形图像来表达祈望生命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石棺上常见朱雀、蒂柿纹,则体现了汉人的宇宙观。朱雀与玄武、青龙、白虎组合,分别代表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具有“镇四方、避不祥”的能力,是象征引人羽化登仙的载体。蒂柿纹的四瓣对称花纹则与中国古代“四方上下谓之宇”的宇宙观念一致,与“四神”等图像组合,象征天国。此外,还有联璧纹等装饰性图案,是研究汉代美术、建筑艺术、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
 
   画像棺,或许是中原画像之风与西南石棺传统融合的产物,随着中原移民的迁徙而来。合江汉代画像石棺的背后,隐藏着这座城市诞生与兴盛的故事。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西汉唐蒙出使南越,发现当地人喜欢吃“蜀枸酱”。打听之后,发现来自西北的牂牁。唐蒙敏锐地推断,蜀地至牂牁虽然险远,但是应该有通道。他回到长安后询问蜀地商人,发现从四川经过夜郎国,可以到达牂牁。于是上书汉武帝,请求联合夜郎,合击南越。
 
   公元前 135 年,汉武帝派遣唐蒙出使夜郎。唐蒙率领万余人,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穿越成都平原,进入长江和赤水河交汇处的符关。当时符关仅是一个军事要塞,唐蒙从南关码头出发,溯赤水河而上,进入夜郎国,到国都会见夜郎国首领。
 
   唐蒙自赤水河入夜郎,开辟了打通西南夷的新时代。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评价,“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夜郎道的开通,促进了夜郎国和汉朝的往来,特别是民间的经济往来。
 
   从赤水河进入西南夷地区,符关是必经之地。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在符关设置符县,即后来的合江县。当时的合江船来舟往,官吏客商络绎不绝。随着人口的迁徙,中原文化逐渐渗透到合江,崖墓便是中原墓葬和川南岩葬的结合,合江汉代画像石棺应运而生。
 

 
   合江汉棺如同一部断代史,折射出西汉末年到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题材丰富的石棺画像共同构成一部汉代的百科全书。这些画像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产物,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遗存的艺术珍品。合江的汉代画像石棺反映了千年前的中国农耕文明,兼有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的特点。

宋人 “梦华录”  
 
   在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有一个宋代石刻陈列室。在合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代和宋代是两个高峰期。在泸州,古代文化遗存都以汉代和宋代最多。泸州是中国宋代石室墓群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境内已探明宋墓上千座,合江县境内数量很多,几乎每个乡镇皆有分布。宋墓中石刻,是宋人生活的特写,如同一部石头上的《梦华录》。
 
   宋人喜欢用类型不同的石刻来仿造生前居住的房屋,即石室墓。合江宋墓墓门上或墓门两侧一般雕刻武士石刻,为墓主人镇守墓室。墓室横梁上一般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浮雕,表示不同的方位。在墓室后龛和两壁,经常有恭谨而立的侍者、仕女们,或捧团扇、执壶、交椅等生活用具,或双手交握行叉手礼,直观体现了宋代“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墓室后龛一般有墓主端坐椅上,仪态庄重,再现仕宦士绅的形象面貌。
 
   隋唐以前,“席地而坐”一直被视作尊贵的坐法。直至经五代到宋,“垂足坐”逐渐取代“席地坐”。宋代开始流行交椅,不仅可以居家使用,也是宋人外出的常备之物。在合江宋墓中,有宋朝时常见的交椅,也有高足高靠背椅等宋式家具。
 
   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有一件石刻,正中有一把高足高靠背椅,椅披上有双菱形花纹。空着的坐椅,表明墓室建造时主人尚未去世。引人注目的是,这件石刻的背最中有荔枝图,清晰地表明了宋人食用荔枝的生活场景。宋墓中出现石刻水果图较少,更多的是花卉图。
 

 
   几乎在每座宋墓中都有花卉图,一般分瓶插花卉、折枝花卉与缠枝花卉三种形式。这些图案分布于墓室左右两侧横梁、过梁后龛等处,又以侧龛门扉的格眼板最为常见,且种类繁多,牡丹、莲花、桂花、梅花、月季、水仙、芙蓉琳琅满目,反映了宋人爱花的时尚。在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有一幅精美的石刻莲花出水图,历经千年尚存色彩,十分难得。此外,还有簪花男子的石刻,足见当时宋人爱花的风尚。
 
   宋代市井文化发达,勾栏瓦肆常有娱乐活动,也体现在宋墓石刻中。在合江宋墓石刻中,有吹笛奏乐者,也有杂技表演者,反映了墓主人的安乐生活。赏乐、插花、焚香、饮酒、煮茶、藏书、郊游等宋人生活中的雅事乐事,是宋墓石刻的永恒主题。
 

 
   人神共存是汉朝石刻中表现最多的主题,到了宋墓石刻,少了神鬼的内容,多了对古人生活中美的表现。南宋墓葬石刻中还存在着神话题材,但是比较少,这些神话石刻所表现的并不是被人崇拜的力量,而是守护墓葬主人的希望和化身。宋代石刻比汉代更精致,也更加重视石刻人物的形象,能够细腻刻画人的各种动作表情,妇孺的形象一般都比较含蓄温柔,线条纤细、圆润、流畅,守墓武士的线条则比较粗壮有力,以展现孔武威猛的人物性格。宋墓在人性和神性的对比取舍中,更加注重表现人的主体性,是当时儒学思潮的反映。
 
   这些宋墓主人是谁?合江榕山镇永安村的一座宋墓揭开了谜底,墓中出土的《宋故侯居士墓志铭》是迄今泸州地区宋墓出土的字数最多的墓志。千余字的铭文介绍了墓主侯居士的一生。他祖上原本是资中人,因祖父到泸州游览,喜欢安乐山(今笔架山),于是举家搬到合江定居。侯居士喜欢通宵达旦饮酒,一日不招待客人就不开心。此外,藏书满室,修建学舍,周济穷困,助养季父母。靖康初年,他还响应朝廷号召,捐资国用。从这些消费支出来看,侯居士家的经济实力远远超出一般平民,完全称得上家境殷实、小康之家的富民。
 

 
   侯居士于绍兴初年去世,上推 40-50 年应该就是其祖父迁往合江的时间,大概在宋神宗后期或哲宗前期。1082 年,宋神宗将负责地方统兵职能的梓、夔路钤辖司迁往泸州,成为泸州建置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唐以前,泸州介于蜀、巴之间,四周多半僰、僚杂居。到了宋代,随着戎泸、乌蛮的大举北上,深入进到长江以北的汉地,对内地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宋廷不得重视泸州,以便掌控夷务。
 
   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在御批诏书中将泸州定位为“西南要会”。1115 年,宋廷正式在泸州设置“沿边安抚司”,即沿边帅府,其长官为泸州沿边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权,同时仍然掌控夷务。至此,泸州重新成为一级政区治所长达 100 年,经济、交通、文化水平继续上升,一跃而升为长江上游的新兴都会城市。
 
   随着泸州权任的加重,大量人口不断迁徙充实,包括数量庞大的屯驻军士、政府官员、工役队伍、商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和随从人员,其中必然有不少人定居下来。数代之后,形成家族墓葬群。侯居士一家即是如此,北宋期间到泸州游历,因为喜欢安乐山,在合江安居乐业,直至安眠于此。大量出现的宋墓,正是宋代合江政治、经济地位日益重要的注脚。

铁打的老泸州 
 
   到了南宋末年,泸州州治一度迁到合江神臂城,持续了三十四年。蒙古灭金后,对南宋展开进攻,宋蒙战争爆发,四川成为宋蒙战争争夺的焦点。为了抵御蒙古铁军,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制定了“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战略计划,派遣精明能干的官员赴四川各地择险筑城,建造了 83 座山城,相互支援,共同构成山城防御体系。神臂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造的。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曹致大被派往合江县神臂山筑城,同时将潼川府路、泸州安抚司和泸州治所迁往神臂城。
 

 
   神臂城坐落于长江北岸的神臂山上,地势险峻,三面环水,仅东部有一条山路通往泸州,整体地貌犹如巨臂伸入长江。浩浩荡荡的长江,看似固若金汤的城池,仿佛组成了牢不可摧的防线。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南宋军民与入侵蒙军在神臂城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先后历经“五次易手”的反复殊死争夺,在全国城池保卫战中实属罕见。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神臂城有两次失陷就是从内部攻破,最著名的一次便是“刘整降元”。据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陈世松研究,刘整曾任泸州兼潼川路安抚副使,是一位作战勇猛、极具军事天赋的将领,在南宋与蒙古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由于屡遭迫害,向宋廷申诉无果,刘整于 1261 年叛宋降元。当年神臂城便失守,次年才被南宋收回。
 

 
   刘整降元之后,帮助元军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而且提出“欲灭南宋,先取襄阳”的关键战略,成为元朝灭宋的重要功臣。在神臂城西门外绝壁上,有“刘整降元”的摩崖造像。历经几百年风化侵蚀后,石像如今已比较模糊,在历史的尘烟中淡去。
 
   神臂城现存宋建城墙1100余米,以及城门、一字城等其他军事、市政设施,是四川保存较为完整壮观的长江上游古战场遗址。目前保存完好的宋(蒙)元山城遗址只有10余座,如钓鱼城、神臂城、多功城、云顶城、虎头城、运山城、大良城、凌霄城等。在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背景下,神臂城遗址有望与其他山城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漫步神臂城内,处处可以看到南宋以来的历史古迹。
 
   在神臂城北麓江边,有刻于明代的蛇盘龟(玄武)圆雕石刻,龟高 1.88米,挺胸昂首,腹背被蟒蛇缠绕,蛇长达 21.5 米。这是全国罕见的玄武圆雕石刻,栩栩如生,保存完整,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合江文旅”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