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来源:川南网 作者:纳溪区残联 发表时间:2023-10-19 10:17
   “妈妈,你腿脚不方便,骑车的时候要慢点……”稚嫩的声音是女儿对妈妈的关心。
 
   10月8日的清晨,家住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龙头村的沈小燕像往常一样,先骑着电瓶车送女儿去学校,再到附近的玻璃厂上班。
 
   “我很珍惜在玻璃厂的这份工作,它让我像普通人一样实现了自力更生,有了生活的底气。”沈小燕说.
 
   今年40岁的沈小燕出生于天仙镇龙头村,15岁时一场车祸使她的右腿落下残疾,经鉴定为肢体3级残疾。乐观积极的她并没有被吓退,一直努力打拼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因为身体不便,她在就业选择上有更多地限制,想找一份稳定且离家近又能照顾家庭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直到2018年,沈小燕经天仙镇“残协员”介绍,来到附近的玻璃厂上班,才让她终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每天我骑20分钟左右的电三轮就能上下班,还能顺路送女儿去上学,每个月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老公在外打零工赚钱,一家日子过得有盼头,很幸福。”沈小燕脸上洋溢着笑容。
 
   同样在这个玻璃厂上班的,还有工作了十多年的残疾夫妻李天良和王治秀。两人同为先天性残疾,经鉴定均为肢体4级残疾。今年42岁的李天良是丰乐镇沙坪村人,他已经在玻璃厂工作了15年。王治秀在婚后生完孩子也来到了玻璃厂工作了13年。
 
   四川天成玻璃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唐小群说:“公司会根据残疾工人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宜的个性化工种。”
 
   走进宽敞的厂房内,各项流水作业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王治秀正在工位上认真地完成着选瓶的工作,瘦小的身躯熟练地将成品放置在流水线上,次品挑选出来,明亮的白炽灯光照在她的脸上,显得踏实且从容。
 
   “进厂前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只能勉强够生活。孩子出生后就是爷爷奶奶带,现在孩子也大了,休息时间我们都会回家看看老人,平时的生活都是在厂里,这里已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了。”王治秀说。
 
   四川天成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通贵说:“我们公司是纳溪区残疾人联合会打造的‘残疾人之家’示范点之一。目前,厂区共有工人90人,残疾工人占33%,他们工作认真努力,每个月拿到的工资从2000元至3000多元不等,公司还为他们购买社保,提供食宿。”
 
   “纳溪区‘残疾人之家’是集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文体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非盈利性和具有社会福利性的综合服务机构。目前,全区登记在册残疾人有13000余人,区残联依托镇、村(社区)、养老、社工、企业等机构,大力建设‘残疾人之家’,将‘残疾人之家’建设成为基层残疾人服务“综合体”与残联工作的基层枢纽,让“残疾人之家”照耀每一个需要温暖的残疾人。”纳溪区残疾人联合会就业工作负责人刘学憎说。
 
   为帮助残疾群众就业增收,共享幸福生活,纳溪区残疾人联合会多渠道开发岗位,多维度推进就业帮扶,建立高校残疾毕业生“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通过“助残有业·温暖工程”项目,助推残疾人就业;与区就业局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等专项就业服务,联系用人单位携手参加招聘会,今年以来,吸引300余名残疾群众前来求职。
 
   同时,纳溪区残联充分发挥协会和助残社会组织作用,制定村(社区)残协工作手册,打通联系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建立残协组成人员分片区联系残疾人制度,设立“残协员”身份,扩大各类别残疾人联系服务面,定期收集残疾群众的意见和需求。
 
   就业即民生。助力残疾人就业,不但是一项“民心守护”工程,更为残疾人群体奠定自立自强走向社会的良好基础,使残疾人群体也能够正常参与社会生活,通过自身勤奋劳动获得自我价值,成就人生梦想,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纳溪区残联 供稿)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