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报到】在忠山完成“三连跳”

来源:川南网 作者:陈猛 发表时间:2022-10-27 10:55
   陈晓静,27岁,西南医科大学2022级肿瘤医学博士。
 

 
   本科5年,研究生3年,陈晓静对泸州的熟悉程度超过了家乡自贡。今年暑假,戴上“硕士帽”的她并没有回家“报喜”,而是继续留在校园申报读博。最终,她又一次完美实现“无缝对接”,幸运地成为母校招收的第一批“本土”博士。
 

 
   本硕8年的学习生活,从讲课老师到门卫大叔、从保洁阿姨到食堂师傅,陈晓静无疑是西南医科大学校园里最熟悉的“新生”,其中包括她的博导——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韩云炜教授。

   “我在读研时,就是韩云炜老师的学生,这次又成功申报了他的博士生。”在陈晓静的印象中,韩教授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她的楷模:临床上,医术高明,对待患者平易近人;科研上,有远见卓识,对待实验高标准严要求。不遗余力为我们提供最好的实验条件与环境,当团队在科研上遇到瓶颈时,总是鼓励大家“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只要你们提出来,我负责找资源配合……”

   “在韩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不断产出科研成果,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我也顺利发表了多篇SCI论文。”陈晓静说,在读研的三年里,是韩教授培养了她对科研的兴趣。

   开学前,陈晓静已确定了博士阶段的科研课题“肝癌放疗联合免疫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我在医院病房里,见过许多癌症晚期患者,他们一个个身体异常消瘦,眼神里透出绝望,看着让人揪心。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如果能够帮助到患者,会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对于是否继续申报读博士,自贡女孩陈晓静曾有过犹豫。她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富裕,还有个妹妹在读高中……然而,她又想到:“读研阶段进行的科研课题,还有许多期待完善的领域,如果就此放弃,必定终身遗憾。”从本科——硕士——博士,陈晓静在母校完成了“三连跳”。

   科研瓶颈难以突破,论文迟迟不能发表……读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陈晓静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选择继续读博士的最重要原因,是对肿瘤医学探索的兴趣。此外,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熟悉我的优秀导师,让我有了更多底气。”

   文:陈猛 图:由受访者提供(本文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