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人文】从安济庙到题榕阁

来源:川南网 作者:江安融媒 发表时间:2022-08-01 10:14

   江安古称汉安,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设汉安县,属江阳郡(今泸州),治所在今泸州市纳溪区的三江坝。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江安。经南北朝隋唐以来对长江以南的经济开发及民族融合,到北宋初年长江南岸地区已是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为进一步向南开发,宋熙宁十年(1077),江安县治所从三江坝迁至武宁寨,即今江安县城所在地。


江安安济庙老照片

   在江安县城迁来前,武宁寨有座夷人于北宋端拱年间(988-989)修建的庙宇,位于今县城西北部临淯江的高岩上。庙宇殿阁雄壮,四周古木参天,凭栏望江,两江合流,江天一览,景色优美。宋朝时江安人称之为“土主庙”,因庙宇中供奉着兄弟五人,故又称“五龙神庙”,这就是江安“先有庙,后有城”之说的由来。江安老百姓就把五兄弟作为“王”来供奉,据《江安县志》嘉庆版记载五个“王”的名号分别为:嘉泽昭惠西宁广利、嘉润采惠西咸昭利、嘉应广惠西康润利、嘉贶普惠西丰孚利、嘉助显惠西成贶利,并称五龙大王。但《泸州志》记载则有另一说,认为五兄弟是汉阳王张柬之、扶阳王桓彦范、博陵王崔元晖、南阳王袁恕已、平阳王敬晖,五兄弟有功于大唐,故享受国家庙祀。另据宋朝都巡检史邓巽阳《安济庙碑记》的记载供奉的是黄帝的五个儿子。由此可见,在宋朝时就没有弄清楚五个神的身份,但无论“五兄弟”为何方神圣,江安人对“五兄弟”年年都要祭祀祈求保佑平安。在流传千年的江安民谣中有:“大哥大肚皮、二哥花肚皮、三哥戴尖帽、四哥两头骑、五哥千里行”。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江安县令张文省率官兵和乡勇抵御“都掌蛮”,出征前到五龙庙祈求保佑取胜,后果然大捷。张文省为感谢五龙神“显灵”,便上奏朝廷请求封赠,宋理宗准奏于端平三年(1236)赐名为“安济庙”,同时敕封安济庙中的“五龙神”。“安”为江安、平安;“济”仍济难于无事。于是,五龙神庙从此改称为安济庙。

   淳祐二年(1242),渝制置使安某率官兵遏截马湖蛮时路过江安,到安济庙“熏香祈祷而行”,后来在打仗中大胜后,上奏朝廷为子请求封赠。宋理宗于宝祐元年(1253)封五兄弟为侯。经过宋理宗的两次封赠,安济庙千年香火兴旺,庙宇经历代修缮与扩建,更是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自宋朝以后,安济庙内碑刻林立,古迹甚多,杨升庵、王世贞等名人都曾留念往返于此。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游览安济庙时见一棵榕树奇特,欣然作诗《安济庙榕树》:“得地栽培少,蒙天雨露多。若问根深处,绿荫照银河。”后人为纪念杨升庵,在安济庙榕树旁建“题榕阁”。

   清光绪年间,《叙州府志》总纂、时任江安训导的邱晋成写有《题榕阁》一诗:“绀宇压危崖,凭栏见绿漪。青马烟外影,云岫画中诗。咏树怀迁客,剜苔读古碑。茫茫增百感,对景一长噫。”


今日题榕阁

   新中国成立后,安济庙主体已不存,今题榕阁是安济庙唯一幸存的古迹。现题榕阁始建于明代,经过历代重修,现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9米,进深三间8.35米,通高12米,总占地面积90平方米。数百年来,安济庙中的题榕阁历经沧桑,依旧以雄伟挺拔的英姿屹立江边。

   文/图:江安融媒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