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酿造幸福美丽新江阳(2)

来源:川南网 作者:王琳 刘学懿 发表时间:2018-05-15 10:38

    江阳好人传递正能
 
    一个好人能带动一个好家庭。

    “我会把这份孝道继承下来,孝敬父母,不忘记父母的教导。”邱贤平的儿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质朴而感恩的语言,源自父辈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邱贤平是江北镇江北社区居民,于1998年与妻子李万容结婚成为“上门女婿”。婚后第二年妻子因生病导致肢体四级残疾,一家人的重担落到邱贤平的肩上。2016年他的岳父经医院诊断脑梗、偏瘫、导致其行动不便,邱贤平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给岳父翻身、擦洗、按摩及护理皮肤,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他说:“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百善孝为先,我的父母是这样做的,我现在做的也是做我本分内的事。”


    百善孝为先,大义美名扬。大山坪街道南苑社区居民王友伦革命红色小屋的故事被众多媒体关注。

    王友伦的祖父将马跃小学建成革命的红色摇篮,培养了包括王友伦父亲在内的7名共产党员;王友伦不忘祖辈家风家训,将客厅装扮成红色小屋,并坚持慈善事业40年,个人捐资共计近100万元。


    今年72岁的王友伦在泸州创文期间,自费购买小喇叭,走街串巷,在人群聚集处向群众宣传创文知识。创文成功及十九大顺利召开后,他又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宣传十九大及巩固我们的创建成果上。他和老伴每年除正常缴纳党费外,还额外缴纳1000元的党费用于公益事业,累计缴纳大额党费2.5万元。这对于每月仅有3000元退休金的他来说,并非小数目。90年代经商期间,他便无偿出资几十万用于修建农村小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持与信仰。

    永远跟党走是王友伦全家的信念,为人民服务是这一家人的工作,不求索取是这一家人的原则,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红色家风始终在继承和弘扬。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邱贤平、王友伦的家风故事只是江阳好家风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为耕者牟利、为食者造福”“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事”等家风故事温暖着每个江阳儿女心房。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