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全省首批!西南医大附院获批国家级儿童遗尿症定点诊治单位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7-11 09:48:39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神经与肾脏免疫科传来重大喜讯,经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肾脏病专家委员会、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协作组严格评审,医院正式获授“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定点诊治单位,成为四川省首批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这标志着医院在儿童遗尿症诊疗领域的工作获得国家级权威认可。

此次评审围绕遗尿专科门诊的诊疗规范性、运营状况、临床效果以及科普影响力等多个关键维度展开评估。

西南医大附院遗尿门诊自2021年开放以来,始终处于四川省遗尿疾病管理工作的前沿,是四川省遗尿疾病管理学组副组长单位。门诊坚持由诊疗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儿童肾脏专业医师坐诊,将遗尿症的规范化诊疗作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为患儿提供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

在诊疗模式上,医院高度重视多学科协作(MDT)的力量,积极与儿外科、中医科、心身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紧密合作。通过科学评估患儿病情,为每一位患儿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众多患儿摆脱疾病困扰,重新找回阳光与自信。

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贴心的治疗方案,科室还十分注重遗尿症的科普宣教工作。多年来,联合多部门定期组织科普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遗尿症相关知识,有效提高了公众对儿童遗尿症的认知水平。

儿童夜遗尿症:

家长必知的科学应对指南

什么是夜遗尿症?

夜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俗称“尿床”,是指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的现象。据统计,在我国约15%的5岁儿童、5%的10岁儿童仍存在此问题。偶尔尿床是正常现象,但若每周超过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则需引起重视。

尿床≠孩子“不乖”!五大常见原因

生理发育延迟

控制排尿的神经和膀胱功能尚未成熟,导致夜间无法感知尿意。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部分儿童夜间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生成的激素)较少,导致夜间尿量过多。

遗传因素

若父母一方有尿床史,孩子患病概率约40%;若双方均有,概率升至70%。

膀胱容量较小

部分儿童膀胱储尿能力低于同龄人,尤其在夜间易“超负荷”。

心理与环境因素

家庭变故、学业压力或睡眠过深(如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可能诱发尿床。

科学应对:治疗与家庭护理

就医信号

孩子超过5岁仍频繁尿床;

伴随尿痛、尿频、异常口渴或白天尿失禁;

因尿床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家庭护理四步法

减少夜间尿量:睡前2小时限水,晚餐避免高盐、利尿食物(如西瓜)。

排尿训练:白天规律排尿,睡前排空膀胱。

正向激励:用日历记录“干床日”,给予非物质奖励(如贴纸),切勿责备!

使用遗尿报警器:感应到尿液时发出震动或铃声,帮助孩子建立排尿反射。

医学干预

行为疗法:生物反馈训练、膀胱功能锻炼等;

药物治疗:如去氨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类似物),需遵医嘱。

误区澄清:这些做法不可取!

❌夜间频繁叫醒孩子排尿:可能打乱睡眠节律,加重疲劳。

❌使用尿不湿长期依赖:5岁以上儿童应逐步戒断。

❌归咎于“懒惰”或“不听话”:尿床是生理问题,责备会加重心理负担。

给家长的话

尿床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教育的失败。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焦虑,大多数儿童会在科学干预下逐渐改善。若尝试家庭护理无效,请及时寻求儿科医生或遗尿专科的帮助,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门诊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遗尿门诊开放于2021年,目前已规范治疗儿童遗尿患者三千余例,是四川省遗尿疾病管理学组副组长单位,门诊均由诊疗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儿童肾脏专业医师坐诊,可完善相关的检验检查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排尿相关症状,请及时儿童遗尿门诊就诊:遗尿;尿失禁;排尿频率异常;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尿流中断等。

儿童遗尿门诊时间:寒暑假每周二下午康健中心院区门诊3楼3A42;非寒暑假隔周二下午

专家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