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闪耀国际舞台!西南医大附院消化内科团队创新技术斩获冠军!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7-10 09:37:15

7月5日至6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2025年国际消化疾病论坛(IDDF 2025,International Digestive Disease Forum 2025)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消化领域学术盛会之一,本次会议汇聚了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专家学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团队不负众望,以创新性内镜技术和前沿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最终斩获内镜微创视频比赛冠军,并赢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国际盛会展实力

医院消化内科再创辉煌

此次会议,消化内科汤小伟副教授受邀携团队参与内镜微创视频比赛,并与来自香港、印度、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同台竞技。凭借自主研发的《四点内牵引法在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创新应用》,汤小伟副教授团队以手术视频形式生动展示了这一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技术通过独创的四点牵引方法,显著提升了食管早癌切除的精准度与安全性。现场演示引发热烈讨论,最终经大会主席Yuk-tong Lee教授等国际权威评审一致评定,获奖比赛的冠军奖项,并获得Travel Grant学术奖励,彰显了医院消化内科在内镜微创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技术突破

四点内牵引法闪耀国际舞台

汤小伟副教授在比赛中展示的“四点内牵引法”,是团队自主研发的创新内镜微创术式。这一技术通过精准控制黏膜下剥离范围,有效降低了术中出血及穿孔风险,为早期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大会主席Yuk-tong Lee教授评价:“此项技术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

多维创新

四项前沿成果惊艳亮相

除核心比赛项目外,汤小伟副教授团队还在学术交流环节展示了四项重磅研究成果,均以创新性与临床价值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认可:

l 创新内镜器械在巨大胃石症中的应用;

l 胃癌疑似病例的鉴别诊断:胃淀粉样变性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的罕见病例分析;

l “推挤法”在食管胃交界处巨大脂肪瘤剥离术中的创新性实践;

l 内镜夹联合渔线牵引的“滑轮牵引技术”创新。

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场景,更推动了消化道疾病诊疗的精准化进程。

跨学科协作

“介入+内镜”新范式引领微创未来

在汤小伟副教授、朱清亮主治医师及张海龙博士的指导下,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许佳也在本次会议上崭露头角。其汇报的课题《术前血管栓塞联合内镜剥离术治疗巨大胃黏膜下肿瘤》,首创“介入栓塞+内镜切除”联合疗法,为消化道巨大肿物的微创治疗提供了全新范式。这一跨学科合作成果,凸显了医院消化内科在多学科协作诊疗中的卓越能力。

未来展望

深耕内镜微创,助力学科发展

此次香港之行,不仅是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学术实力的完美展现,更是学科国际影响力的又一次飞跃。未来,团队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深耕内镜微创技术创新,推动更多突破性术式应用于临床,为消化道疾病的精准诊疗贡献力量!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极其重视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及消化内镜下一系列医疗技术,开展了EMR、 ESD、STER、POEM、EUS及内镜下止血等手术。同时,还大力开展消化放射介入治疗如ERCP、TACE、TIPS、DIPS等多项介入技术。另外,粪菌移植实验室投入使用,这是四川首个规范化、规模化的粪菌提取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实验室。同时积极开展和探索新技术,包括:磁控胶囊内镜、经皮内窥镜胃造瘘、经口直视胆道镜检查及治疗、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内镜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减重术、胃肠微生态多气体无创动态诊断技术等。在临床工作中努力深化亚专科和各专业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六个亚专业组,分别是早癌亚专业组、超声亚专业组、ERCP亚专业组、介入亚专业组、IBD亚专业组、粪菌移植亚专业组,各专业组通过进修学习及各类学术交流、病例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团队整体实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努力在医学亚专业领域内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

医生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