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龙蟠村的林下鸡养殖户邓顺刚的54亩家庭农场里,一只只毛色鲜亮的土鸡正漫步山林间自由奔跑,它们被散养在有五个足球场大的山岗林地。近年来,新乐镇龙蟠村村民们抓住了林下养殖的好“鸡”遇,每年2万只“无抗生素、无激素、纯天然”的林下鸡被端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一大早,笔者走进邓顺刚的林下鸡养殖家庭农场看到,成群的鸡在林地间来回穿梭,啄食地上的害虫和杂草,1500余只林下鸡散养在林地里,适宜的自然生长环境,提高了家禽肉蛋品质,养殖效益明显。目前,在龙蟠村,从事林下鸡养殖的家庭大大小小达到150余户,每年龙蟠村年出栏的生态土鸡都在2万只以上。
谈及龙蟠村的林下养殖为何会发展林下鸡养殖产业,龙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海说,龙蟠村有山有水,有丘陵山地,以竹林为主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2010年左右,纳溪区政府正好出台政策扶持林下养殖产业,这让他眼前一亮,龙蟠村虽然鸡鸭鹅猪牛都有养殖,却缺拳头产品。
“现在城里的人都想吃到真正优质天然的农产品,市场上的土鸡虽然并不少,但真正纯天然的中高端产品却并不多。”当时还是龙蟠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李文海说干就干,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他牵头组建了纳溪文海生态土鸡养殖专合社,带领全村百姓走上了林下养殖生态鸡的路子,“村民听说村上要搞生态鸡养殖,当时就有近100户村民加入了专合社。”
“每天天刚亮,这些鸡就跑到林子里找虫子吃。”邓顺刚看着放养在林地里的林下鸡笑着说。“村上告诉我们,龙蟠村养殖的林下鸡要走生态路线,不能打激素,不能喂食饲料,要把鸡养好,才有市场。”什么样的鸡才是好鸡?邓顺刚说,就是要吃得好!鸡吃的是自己种的玉米、豆粕以及买来的酒糟,养鸡的过程中,也不用抗生素、激素。而养鸡产生的鸡粪,正好可以用来堆肥发酵,这些是种植粮食的肥料,这样鸡吃的食物,也是纯天然,最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这样养殖出来的林下鸡品质上去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把鸡销售出去。李文海告诉笔者,在纳溪区供销社和新乐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龙蟠村又以“村社共建”模式,成立了龙蟠村供销合作社,由此承担起了村民的林下鸡销售任务。
李文海说,近两年,受市场因素的影响,龙蟠村每年出栏的林下鸡数量有所下降,但都达到了2万只。他算了一笔账,林下鸡每斤价格在25—30元之间,一只5斤重的林下鸡就要卖上125—150元,除去养殖成本,平均每只利润在20元左右,直接给村民带来的纯利润达40余万元,全村户均增收达到2600元,龙蟠村的林下鸡养殖产业实现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目的。
纳溪区现有森林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57.2%。“发展林下养殖产业,既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又拓宽了产业发展渠道。”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副局长程亮说,近年来,纳溪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动群众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业,走出一条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文:高银松 刘晓梅 刘吉勇(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