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劳累、熬夜、肥胖、不运动……你可能有这种“梗”的风险!

来源:川南网 作者:西南医大附院 发表时间:2022-05-24 09:37

对于脑梗(缺血性脑卒中)
可能大家都不陌生
但你听说过腔梗(腔隙性脑梗死)吗
通过几个案例,让你简单认识它


   泸州某乡镇一位七旬老人患有高血压、血脂增高等慢性病。血压长期偏高,但却没有服用降压药控制。

   之前,老人偶尔感觉手不灵活,但没有特别在意。这种情况反复发生过几次后,前往医院就诊。经颅内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显示其脑血管有堵塞,医生结合患者表现症状及病史,诊断其为腔梗。在吃完医生开的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等药物后,老人便自行停药,一个多月后,再次发生轻度瘫痪症状,然而老人并未引起重视,没有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不幸的是,两三个月后,老人发生了大血管堵塞(脑梗),送医救治不及时,导致错过了溶栓(6小时内)、取栓(24小时内)的黄金时间,最终于几天后不幸身亡。


   一名六旬左右女性,因为头痛头晕到医院就诊,核磁共振(MRI)检查显示一些小的腔梗灶,以为自己得了脑梗,十分紧张。

   “其实就是一些脑内的小腔隙,不属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范畴,排除了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目前不用特别治疗,门诊观察随访就行。”听了神经内科专家的诊断意见,她才松了一口气。



看了以上两个病例
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疑惑
腔梗到底是个什么“梗”?
腔梗与脑梗有何区别?
腔梗需要治疗吗?
……
来听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罗华教授解析

“腔梗”是什么“梗”?

   我们常说的脑梗死按病因可分为5种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

   而腔梗,主要指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累及的部位包括脑深部白质、基底核、丘脑和脑桥等。它是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基础上动脉发生硬化,最终管腔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mm,病变血管直径小于100-200μm。


   腔梗由于发病的部位和大小不同,人们的表现症状也不同。

   有的人是面部、舌头、肢体不同程度的偏瘫;还有的人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精细动作笨拙等,如扣扣子困难等。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死,还可能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和脑血管性痴呆。如果小梗死发生在某些特殊部位,如脑的相对静区,患者也可能没有不适表现。



发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腔隙性脑梗塞常见于中老年人,是大脑深部的小穿支动脉发生病变,形成血栓或微栓塞导致血管闭塞,最终形成腔隙性软化病灶。据调查显示,在泸州地区40岁以上人群中,脑梗的发病率占1%左右,而腔梗占其中的20%-30%。

   随着脑卒中的年轻化,部分长期劳累、熬夜、肥胖、不运动、精神压力大等亚健康人群,也存在患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


   临床对于腔梗的诊断主要依靠脑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特别是随着MRI影像设备的升级,一些过去不太容易发现的亚临床病变(指没有症状但是被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的病变)越来越多地被发现。

两级预防治疗措施

   腔梗的预防治疗分为两级:

   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筛查及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腔梗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预防方式包括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腔梗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发生事件的原因,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等治疗,从而达到降低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

   腔梗治疗比较重要的是,控制一些引起腔梗的慢性病,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但用什么药及是否需要服药,具体需要医生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整体评估,权衡利弊后综合进行研判。


   “比如前面第二个病例,在体检中发现脑部有一些小腔隙,也排除了引发腔梗的各种高危因素,腔梗的症状也不明显,可暂时不干预,只需做好定期随访观察。”罗华教授表示,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腔梗的预后大多是良好的,致残率很低,基本上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腔梗危害不可小视

   一般的脑梗死病来如山倒,而腔梗产生的危害,更像水滴石穿。早期虽然梗塞面积小,感觉不明显,但它如同一个进度条,任其自由发展下去,便可能从“小梗”发展到“大梗”,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对于已发生腔梗的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控制,导致病情加重、反复发作,一旦发生大动脉或关键血管的堵死,便可引发严重的瘫痪或语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罗华教授提醒,从长期影响来看,腔隙性脑梗死5年的全因死亡风险达到了11%—14%,其危害不可小视。



中老年人群要注意

   腔梗其实并不罕见,不同岁数的人都可能成为腔梗患者。

   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应坚持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发现高血压,坚持服药让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高血脂、肥胖的患者要减少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减轻体重,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同时,戒酒戒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去除紧张因素,心情愉快,适量运动,这才是预防“腔梗”的最好办法。

   对伴有肢体轻偏瘫及麻木、视物不清、面部发麻、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或MRI,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便民小贴士


罗华
教授(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神经内科医疗、教学、研究工作30余年,熟悉神经科头痛、头晕、脑血管病、癫痫、周围神经病、痴呆、帕金森病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尤其对各种病因的头痛、脑中风、癫痫、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造诣。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