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人生充满火红——画家陈文士的荔枝情缘(2)

来源:川南网 作者:郭立 发表时间:2020-07-28 16:22

    当时的苏葆桢教授已享有“苏葡萄”的美誉,而郭克教授则享有“郭玉兰”、“郭牵牛”、“郭紫藤”的美称。苏老师的葡萄非常吸引陈文士,他从大三开始便临习苏老师的葡萄,鉴于他勤学苦练,且颇具艺术禀赋,他临摹的“苏葡萄”有模有样,甚至乱真到把苏老师本人都“骗”了两次。


《两岸荔枝红》50cm圆扇

    还曾有这样一个小插曲,美术系为方便老师和学生装裱画作,专门聘请了一位装裱师。一日,陈文士拿着自己才临摹的一幅请苏老师题写有《硕果累累》并落款陈文士作的葡萄画作,去找装裱师傅装裱,这位师傅文化水平很低,不认识几个字,但熟悉苏老师的葡萄画,陈文士将自己的画作拿给装裱师傅时,该师傅说:“同学,你还有本事吔,苏老师的画都能得到!”当陈文士告诉他这是自己画的时候,该师傅面露惊讶的表情。此事使陈文士心中暗自兴奋了好长时间,自我感觉非常好。


《雨熟荔枝肥》69X69cm

    但这良好的感觉没有维持多久,便被郭老师的一席话瞬间击碎,郭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不要以为临摹苏老师的葡萄非常逼真就沾沾自喜,你临得再好再像,那也叫“苏葡萄”,人们不会叫它“陈葡萄”。恩师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使他茅塞顿开。从此,他便停止了单纯的临摹“苏葡萄”,并暗自立誓,永远不再画葡萄,一定要寻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找寻那属于自己的艺术方向和自我的符号语言,至此以后,陈文士再也没有画过葡萄。多年以后,每当提及此段往事,陈文士对恩师郭克始终心存感激。


83年郭克教授带80级国画专业学生写生,右2为陈文士

    1988年陈文士离开重庆,选择去广东湛江工作,他在《灵透思远画天趣》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学毕业不久,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南下广东湛江工作。目的是想自己一定要挣脱盆地意识的束缚,去探索经济前沿更为广阔开放的艺术新思维。去寻觅那包容百川,不计细流,胸襟开阔,吞吐自如的文化特性。”

    他先后在湛江市第十八职业高中任美术老师,市广告公司任艺术总监,雷州师范执教,最后在湛江电视台任美术编辑。来到广东的陈文士,被两广地区的亚热带风情所陶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果,五彩斑斓,目不暇接。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花卉、水果,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物种来创作,这使陈文士破费思量。

    一日,陈文士应同事所邀,去湛江市的郊县农村品尝荔枝,当时湛江市内并没有荔枝树。来到荔枝园,陈文士瞬间被那满树火红的荔枝果实所吸引,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那不正是类似葡萄画中《硕果累累》的另一种诠释和表达吗!陈文士认为,虽然荔枝的枝叶不及葡萄的藤蔓和树叶那样入画,但荔枝果实较之葡萄,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更丰富的表现技法,只要处理好果实、枝干和树叶三者间的画面构成关系,荔枝画创作大有可为。


《南国珍果荔枝先》138X69cm

    一旦选定方向,陈文士便不再彷徨,全身心地投入到荔枝画的创实践中。之前的临习葡萄,使他对苏老师葡萄的“两笔画法”了然于心,这种画法正适合画荔枝果实基底,同时辅以浅淡的绿色向红色过度,再以深红色“打点”,便可形成美轮美奂的荔枝果实。


《千年荔城 甜美合江》50cm圆扇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