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为民 纳溪区大力推进惠民工程

川南网

川南网

2015-09-22

小农水惠及民生  

乡村少年宫里的“社团活动”

  幸福指数包括哪些?大致可概括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这也正是泸州市纳溪区大力推进惠民工程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民生红利”。

  “小农水”项目让村民不再担心引水灌溉之难,腰包渐渐鼓起来,可谓是“劳有所得”;日间照料中心年底又将增添一个,近百名老人将可入住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可谓是“老有所养”……今年,纳溪区结合区情和群众所想、所需、所盼,以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惠民工程,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民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老有所养】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年底建成        日前,投资490万元,占地3.5亩,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的纳溪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顺利封顶,预计年底即可建成,明年将顺利投入使用。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将新增床位60张,新增老年人图书室、阅览室和健身室等多功能活动室10余个。有效满足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心理慰藉方面的基本需求,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配置合理、运行经济,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方便、高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纳溪区的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6个,新增和改造养老床位309张,为失能半失能和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300多人次。吸引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1000张养老床位的泸州市纳溪区渠坝镇“泸州融汇·故里情源”养老项目已破土动工。率先进入泸州市老龄社会的纳溪区将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真的是好啊,有人管着要好得多。”纳溪区丰乐镇敬老院院民李永芳眼噙着泪水感叹。敬老院按照宾馆的标准间设计,一间卧室2张床位,卫生间、浴室、电视和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在敬老院的旁边就是香海桂花公园,桂花广场、健身设施等比比皆是。坐在敬老院的院子里晒太阳,既可以观花海,又可以闻桂花香,有兴致还可以到桂花园里去踏踏青。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院民们来之前想都不敢想。   据介绍,今年纳溪区将新增改造床位610张,其中公办养老床位110张,民办养老床位500张,养老床位总量将达到1660张,每千人将拥有养老床位20.7张。同时,纳溪区还积极创新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将养老服务产业与旅游、农业特色产业等有机结合,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产业互联互动,养老发展和农民、企业主增收,形成多赢局面。

  【住有所居】上坝棚户区居民排号选新房

  “户主李荣清选房号为2号楼三层A—1……”近日,在纳溪区安富街道上坝棚户区改造项目模拟征收协议签订现场会上,李荣清排号选择自己满意的新房,当天共有50余户居民排号选房。而为了“抢早”,年近六旬的李春富凌晨2点多钟就起床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老李在新民街81号附9号已经住了40多年。“出脚路很不方便,巷子就有40多米深,下雨溜溜滑滑,一不小心就要摔跟头。”老李对新房已有多年的期盼。   上坝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纳溪区河西上坝,东临望江街,南至英才外国语学校和西林街,西临百梯港,北至新民街,占地面积18.22亩,拟征收屋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涉及单位和私有房屋共计125户(其中单位房屋6户)。该项目区域内房屋多为木单结构,建筑密度大,使用年限久,破损严重,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健全,人居环境差。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和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的迫切需求,纳溪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对上坝棚户区进行改造,以圆广大人民群众多年的安居梦。   自上坝棚户改造项目实施以来,纳溪区严格遵循“群众主体·政府主导·阳光拆迁”的原则,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基础作用,让群众拥有主动权、知情权、参与权。实行模拟征收和正是征收“两段式征收”办法,由社区组织改造区域住户推举代表成立居民自改委员会,选择评估机构进行预评估;区征收部门会同社区及居民自改委员会,共同制定安置补偿草案,征收居民意见,在住户同意签约达到100%后转入政府正式征收。征收过程严格实行“阳光”操作,接受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目前,上坝棚户区旧房拆除工作已全面启动,项目正式进入签订模拟征收协议阶段。据悉,征收协议签订工作将持续到本月底结束。

  【劳有所得】“小农水”项目惠及17万余村民

  “以前遇上干旱,不少村民为了引水灌田通宵守候在引水口前,有时经常发生吵嘴打架。这条渠道修好后,灌溉面积达1.2万多亩,大家再也没有因为引水灌溉发生不愉快。”在纳溪区打古镇龙古村龙古滩堰坝,村民陈昌文说起小农水项目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   纳溪区为丘陵区,小农水项目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据介绍,2013年度专项项目区建设实施完成后,新增灌溉面积0.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0.32 万亩,新增补灌面积0.04 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37.36万m,新增节水能力894万m。有了灌溉用水保证后,项目区粮食作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再生稻和玉米种植面积都得到增加。通过对项目区农作物增产效益进行预测,2013年专项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88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00万元,新增蔬菜生产能力75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300万元,新增农业纯收入750万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50元/人。     纳溪区作为四川省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为了让“小农水”发挥大作用,在项目规划的时候,将项目实施地优先放在产业基础好、水源条件差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三年来,各级共投入专项项目资金12420.9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400万元,省级资金25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3900万元,农户自筹现金713.07万元,投劳折资2907.88万元。共新建渠道234.24公里,整治渠道119.12公里,整治山坪塘719座,整治石河堰56座,整治泵站16座,新建蓄水池243口。项目实施后,将新增、恢复、改善灌面5.6万亩,新增供水能力1517万立方米、粮食生产能力1549万公斤、蔬菜生产能力170.68余万公斤,新增柚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5000多亩,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01万元,新增农业纯收入2428余万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50元。项目共惠及全区 12 个镇 69 个村17.35万农村群众。(华西都市报)  

    吾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