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秋茶采收旺季,纳溪区30余万亩茶园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采收时节。8月20日,纳溪区护国镇德红村大里茶场的龙凤茶山上,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映入眼帘。烈日高悬,却丝毫挡不住茶农们丰收的热情,阳光下一片片翠绿鲜嫩的茶叶轮番飞舞,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护国镇德红村大里茶场的龙凤茶山(张玉龙 摄)
茶农们手持便携式采茶机,在茶树间来回穿梭,专注而有序地进行着采收工作。随着采茶机在翠绿的茶尖上轻轻扫过,鲜嫩的茶叶纷纷收罗进袋,而茶树也被修剪得整齐平整。
“我们这个茶园面积已达600亩,以前人工采摘效率低、成本高。现在机械采收每次达1000斤/亩,总产量达60万斤。”护国镇德红村大里茶场的负责人刘大均见证了茶园从人工采摘到机械采收的转变。机械采收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大幅提升了夏秋茶的利用率,让曾经不被重视的夏秋茶变成了群众增收的“金叶子”。

正在采收的茶农(张玉龙 摄)
与此同时,紧邻茶园的四川大里特早茶有限公司同样忙碌得热火朝天。随着采收的茶青越来越多,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赶制鲜茶叶,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夏秋茶生产。
“今年,我们企业在大里片区生产夏秋茶,主要出口中亚和非洲。茶青多时的生产量达5至6万斤/天,预计干茶产量约150万斤/年,年销售收入能达1500万元。”四川大里特早茶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军介绍道。
近年来,纳溪区坚持以茶兴农、以茶强农、以茶惠农的发展理念,按照“龙头企业 + 专合社 + 基地 + 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强科技赋能,大力推行标准化、绿色化、良种化、数字化、宜机化的茶园管理,持续扩大全区茶园种植面积。目前,纳溪区已建成茶叶基地31.5万亩,年总产量2.4万吨,综合产值实现89亿元。
“过去只采春茶,资源浪费严重,通过科学管护后,现在一年可以采摘3至4次,茶园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仅是夏秋茶,人均增收就可达4000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的种植积极性。”区农业农村局经作股股长许杨介绍。下一步,纳溪区将继续围绕茶产业做文章,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引导更多茶企茶农参与夏秋茶生产。同时,以即将开工建设的泸古高速为契机,横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推动纳溪向百亿茶产业目标稳步迈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文:张玉龙 杨茂 廖胜春(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