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面子"到"里子"的美丽蜕变——江安县红桥镇美丽庭院建设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8-22

近年来,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清洁村庄美丽庭院行动,向上争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资金,以“清脏、治乱、增绿、提质”为工作核心,在两江村实施美丽庭院建设180余户,着力打造一批绿色菜园、绿色果园、文明家风等特色美丽庭院,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切实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庭院焕“新”

擦亮乡村“面子”, 提升生活“里子”

“以前房屋前后杂物堆积,室内环境卫生脏乱差,路边垃圾随处可见,现在不仅屋里屋外干净整洁,道路清爽通畅,家家户户院子里都种上了花草果木,推开门窗就是好景致,这样的环境住着心里真舒坦!”两江村美丽庭院实施户郑龙芬高兴地说道。

红桥镇立足村庄功能定位、产业特色、人文底蕴等,综合群众家庭情况、院坝条件及生活习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议,以房屋改造、庭院整治、环境提升为单元,围绕“一院一品、一处一景”建设标准,“一房一案”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成立镇村组三级干部专项工作小组,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顽疾”,逐户排查整治,累计拆除乱搭乱建62处,清理积存垃圾20余吨,对3公里河道、2.8公里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对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信公司梳理杂乱线网20余处。

同时,积极引导村民打造“一户一景”美丽庭院,不仅免费提供花卉种苗,还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指导,60余户村民积极响应,栽种月季、绣球等花卉近900株,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30%,实现庭院景观和村容风貌双提升。

红桥镇两江村聚居点风貌改造前

红桥镇两江村聚居点风貌改造后

就地取“薪”

实现家门口就业,端稳“增收饭碗”

“自2024年实施美丽庭院建设以来,全村累计吸纳131名低收入农户参与项目建设,涵盖泥瓦工、油漆工、园艺工等工种,日均务工收入达150元左右,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能通过技能培训提升村民长期就业能力!”两江村党支部书记钱四洪说道。

为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增收慢”问题,红桥镇在美丽庭院项目中推行“专业设计+本土工匠+村民参与”协作机制,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采用村民自建模式。项目施工前,组织技能培训,让村民快速掌握绿化种植、道路维修等实用技术;施工中,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确保工程质量与村民收入“双保障”。

两江村美丽庭院建设项目共计吸纳106名本地农户,25名特殊困难群体就近务工,共计发放农民工工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40%,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了“就业碗”,更激发了大家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建设家乡、共享成果”的良好氛围。

红桥镇两江村农户修建栅栏

红桥镇两江村农户美化围墙

方寸生“金”

庭院“微产业” 催生致富“新引擎”

红桥镇按照“庭院有景致,农家有收益”的思路,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利用庭院闲置空间,发展盆栽、蔬菜、花卉种植及家禽养殖等“微种养”,鼓励心灵手巧的村民制作竹编等手工艺品,形成“一户一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为

解决“卖难”问题,红桥镇主动对接市县机关单位、企业及电商平台,通过“消费帮扶”“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动庭院产品商品化。目前,全镇已孵化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户15家,涵盖特色种养、手工艺品制作等领域,预计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

“以前院子只是用来住,现在既能赏景又能生‘金’,这样的好事谁不乐意干!”示范户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红桥镇两江村农户庭院改造前

红桥镇两江村农户庭院改造后

下一步,红桥镇将发挥两江村美丽庭院示范引领作用,纵深推进全域美丽庭院提质扩面工程,紧扣“生态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系统整合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高标准规划“一村一品”文旅发展格局,培育“红桥庭院”文旅IP,建立健全“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市场对接等举措,引导农户发展庭院民宿、研学体验等多元经营,同步完善交通、食宿等配套设施,推动生态景观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域美丽”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江安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