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稻鱼共生基地实实在在的给我们群众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但是要扩大规模,又谈何容易,农业基础设施都不健全,一旦干旱,后果不敢相信。”今年5月初,位于泸州市古蔺县白泥镇白泥村群众会现场,大家正在对稻鱼共生基地的扩建开展讨论......
峭壁凿渠 穿山引水
“困难是肯定有的,但是我们要想办法克服,依托今年以工代赈项目沟渠项目,我们从白泥村5社、6社开展灌溉渠道整治,接通观文支干渠,为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白泥村党支部书记黄文庆说到。

说干就干,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白泥村党支部迅速动员,村民们自发齐聚在山沟沟里,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一副肩膀,两只手,在乌蒙绝壁开“天渠”,挖出一条平整的沟渠。“我们几个社的20多名年轻有技术的劳动力都自发聚集在山上,肩挑背扛来拉材料,想方设法的攻坚克难,我们农民是真的怕了缺水这个‘拦路虎’”。白泥村5社社长周永兴说道。“沟渠的修建不仅提供灌溉用水,还保障了群众就近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脱贫户收入等难题,提高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

渠“饱”良田 兴水惠民
要发展,就离不开一次次被“逼上梁山”,困难是合作与发展的催化剂。白泥镇白泥村党支部弃了“靠天吃饭”“靠政府吃饭”的思想,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红旗渠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代表着白泥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凝心聚力谋发展......

“渠通则水顺,水顺则农兴。我愿称这条沟渠为‘振兴渠’,沟渠的修建也见证了白泥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干气魄。”白泥村第一书记邓伟感慨到。
“以前浇地得扛着水管来回跑,还得看天吃水,现在沟渠修到田头,水直接流进地里,省时省力还节水!”“水渠的修缮,解决了我们多年来的农田灌溉的问题,以后再也不用为浇水发愁了......”在沟渠整治现场,村民们指着新疏通的沟渠感慨道。
党建引领 白泥实干
“当前又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我们以“水系贯通、排灌高效”为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沟渠连通整治工作,项目建成后,将覆盖项目区300余亩农田,惠及农户30余户,为我们后期稻鱼共生基地的扩建打造奠定了农业基础。”白泥村党支部书记黄文庆充满信心地说道。

此次沟渠整治工作中,白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秉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原则,统筹推进沟渠建设、管网升级等各项工作。将“沟渠连通”作为重点惠民利民项目加以推进,着力聚焦并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难题。
近年来,白泥镇党委政府积极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全面推动“白泥实干”的自觉行动,以高站位、高标准谋划乡村振兴工作。尽管白泥镇地处偏远、资源条件相对薄弱,但白泥镇党委政府始终立足高山实际,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古蔺土鸡养殖、稻鱼基地建设、烤烟种植等为核心的高山生态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文/图:邓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