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旅游扶贫:让生活有风景 让未来有希望(2)

来源:川南网 作者:朱茂 发表时间:2018-07-17 11:13

    用好做活“旅游+” 乡村走进新时代

    说起大寨苗族乡富民村,村民们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里的改变。

    据了解,富民村曾是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极不完善,支柱产业缺乏、集体经济空壳,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种植,收入极其微薄。

    如今再到富民村,一副宜业宜游的缤纷画卷正在逐渐展开……


大寨富民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菊花产业(李骁 摄)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将全域旅游打造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的重大决策。

    近年来,古蔺县高度重视发展旅游,县委、县政府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古蔺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深入推进,各乡镇乡村旅游多点开花,做活“旅游+”文章,积极引导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思路,盘活青山绿水,开启了一条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姻”的致富新路。

    “旅游+农业”打造休闲好去处。为实现“产业富民”的目标,富民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核心产业区发展中药材(菊花)种植基地项目80亩,有红运、戈壁晚霞、奇黄、白雪山等14个种类的菊花。每年5-6月,富民村80亩成片菊花竞相绽放,仿佛为地面披上彩色地毯,每天都有上千游客到此观光。目前,当地已有4户贫困户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5户摆摊设点,在旺季每天收入可在1000元以上。


富新村星空夜景(李国栋 摄)

    “旅游+文化”营造特色风情地。作为少数民族乡镇,大寨苗族乡在菊花盛开时,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举办菊花节暨苗族吃新节吸引人气;花期过后,又利用菊花制成抱枕、香包等少数民族工艺品进行销售。据统计,2016年至今,富民村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2017年,富民新村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并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旅游+红色”铸就脱贫新引擎。古蔺县把长征精神作为党性教育的最好教材,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建设四渡赤水干部学院,以太平古镇为主教学点,在二郎、双沙、水口、黄荆4个红色革命遗址设立现场教学点,全力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学院已举办培训班112期,培训来自黑龙江、上海、新疆等13个省、25个市州各级干部8200余人次。


四渡赤水干部学院揭牌


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培训课程——参观红军革命遗址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巧用活用,进一步强化了干部使命意识,提升了干部工作作风,推动了全县加快发展。2014—2017年,古蔺县各级干部撸起袖子干扶贫,广大贫困群众甩开膀子争脱贫,累计减少贫困村67个、贫困人口7.5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7%。
 
    高标推动“全域游” 风景“钱景”双丰收

    近年来,古蔺县除成功创建黄荆老林、太平古镇、箭竹大黑洞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外,还创建了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画里乡村、富民新村、甜橙庄园、茶山果海、杨梅林海5个国家2A级景区。

    笔者还从古蔺县文旅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古蔺县全域旅游规划面积达750平方公里,覆盖全县20个乡镇、60个贫困村,占117个贫困村的51.2%。特别是截止2017年底,全县有2.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发展成功脱贫,占脱贫总人口的35%。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古蔺县正式被评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和四川省旅游强县。

    预计到2020年,古蔺县将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2A(3A)级旅游景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8个,打造一批特色乡镇、精品村寨、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和乡村民宿达标户,建成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实现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让更多人口特别是贫困户享受到全县全域旅游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实现风景和“钱景”的双丰收。

    朱茂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