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杨庆强教授团队
联合多学科
成功完成高难度联合全盆腔脏器切除
为直乙交界癌局部晚期患者
重燃生命希望
“小便里混着大便,感染、出血、肾功能还出了问题,那段日子真是生不如死……”回忆起患病经历,55岁的邹女士,曾一度被复杂病情推向“生不如死”的绝境。
她被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肿瘤已“疯狂”侵犯膀胱、子宫、输尿管等多个盆腔脏器,还伴随不全性肠梗阻。2个月前在外院住院治疗,因手术风险大,外院仅为她做了横结肠造口术缓解梗阻,可术后不幸出现结肠膀胱瘘——小便中混着大便的症状让她痛苦不堪,叠加尿路感染、肿瘤引发的消化道出血,以及尿路梗阻导致的肾功能不全,多重并发症叠加,生活质量跌至谷底。



在多方打听、近乎绝望之际,邹女士找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杨庆强教授。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让患者失去信心。”面对这例多脏器受侵、病情错综复杂、风险极高的病例,杨庆强教授始终把“解决患者痛苦”放在首位——他没有因手术难度大而退缩,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他随即在术前牵头启动全院MDT会诊。
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专家齐聚,围绕“肿瘤根治”与“脏器功能重建”双重目标反复推演,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器官损伤、术后感染等风险逐一拆解,反复推敲手术方案,只为给患者筑起最坚实的安全防线。
一场跨越多学科、挑战外科极限的“攻坚战”就此打响。全麻状态下,胃肠外科杨庆强教授团队,泌尿外科副主任邓青富教授,妇科秦明丽主治医师、蒲大力医师及麻醉科廖永宏副主任医师全程并肩作战,凭借精湛的腹腔镜技术,在狭窄且解剖结构已严重紊乱的盆腔空间内精准操作:
先是完整切除受肿瘤侵犯的直肠与乙状结肠原发灶,紧接着剥离与肿瘤紧密粘连的子宫及双侧附件并完整移除,随后小心翼翼分离膀胱与周围组织,将受侵膀胱全部切除——前三项切除手术已耗极大精力,团队仍需在腹腔镜下用回肠精心构建新的膀胱通路,确保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正常。

8小时不间断操作,一台集“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改良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于一体的超大型联合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这台手术不仅要在同一台术中切除3类关键脏器,还需同步完成肠道、尿路两处功能重建,操作精度需达毫米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出血或终身功能障碍,其难度与风险在胃肠外科领域堪称“珠穆朗玛峰”级。从病灶切除到功能重建,从术式配合到麻醉生命体征监护,多学科团队全程无缝协作、各司其职,用坚守与专业扛起了患者的生命希望。
术前,不少人担忧如此大的手术创伤,患者能否挺过来?而杨庆强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病情的精准预判,早已为术后恢复制定了完善方案。术后,邹女士恢复进程远超预期,不仅顺利度过感染、出血等关键风险期,各项并发症也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按时康复出院。
如今的她,再也没有小便混便、反复感染的困扰,肿瘤也实现根治性切除,重新找回正常生活的希望。
从“绝境”到“生机”,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胃肠外科杨庆强教授团队精湛的外科技术与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的担当,更体现了医者“以患者为中心”的崇高医德——面对疑难重症不推诿,面对患者期盼,他们全力以赴,用专业与责任为生命保驾护航!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是有这样一群心怀患者、精益求精的医者,用责任与担当,用多学科协作的力量,为患者筑起跨越生死的“生命防线”,为无数重症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医生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