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吃药都睡不着,试试西南医大附院睡眠医学中心麻醉睡眠治疗!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10-14 09:22:59

凌晨两点,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你疲惫的眼;吞下三片安眠药,依旧眼睁睁等到天微亮——

别再盲目加药!

今天,麻醉医生将解锁手中的三件“睡眠修复武器”,帮你击溃顽固失眠,重获一夜好眠。

“麻醉不就是让人睡着吗?”这是大众对麻醉最直观的认知。

但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麻醉医生的能力远不止“打一针促眠”。随着睡眠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麻醉技术正突破传统边界,创新性地用于多种顽固性睡眠障碍的治疗,成为多学科睡眠医学团队里的“隐形高手”。

而麻醉睡眠治疗,作为睡眠医学中心的核心治疗项目,正是在多学科协作的框架下,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与麻醉科联手打造的精准睡眠修复方案。

为何部分失眠,连安眠药都“失灵”?

失眠从不是简单的“睡不着”

世界卫生组织将失眠进行了清晰分类

入睡困难型: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眠;

中段失眠:睡眠维持受阻,夜间觉醒≥2次;

末段失眠:早醒频发,比预期醒来时间早≥2小时。

当这些症状持续超3个月,且每周出现≥3次,还影响到日间工作与生活时,就构成了“慢性失眠障碍”。此时患者的大脑,就像后台开了100个APP的手机——大脑皮层持续兴奋,褪黑素如同“电量”般不足,整晚都在“高耗能运转”,越躺越清醒,焦虑、抑郁还会趁虚而入。

普通安眠药的作用,顶多是“把手机屏幕调暗”,可后台的“程序”仍在疯狂消耗能量。这就导致患者很快产生药物耐受性,不得不加大剂量;一旦停药,就像手机直接“黑屏”,失眠反弹;即便服药,第二天也可能被头晕、健忘、脑雾等副作用困扰。

而麻醉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模拟自然睡眠状态,重启睡眠节律,精准阻断“过度觉醒”的开关,让过度兴奋的“大脑CPU”正常关机、顺利重启。这也是睡眠医学中心将麻醉睡眠治疗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联合麻醉科开展系统化干预的关键原因。

麻醉技术如何“调控”睡眠?

三大“法宝”揭晓

重要提示:以下治疗均需在具备专业监护条件的医院开展,严禁居家操作,且必须经睡眠医学中心全面评估后,由麻醉医生精准实施,确保安全与疗效。

右美托咪定

模拟“自然睡眠”的镇静药

传统安眠药带来的是“被动昏睡”,而右美托咪定——这种麻醉科常用的镇静药,能诱导出接近生理状态的慢波睡眠。它通过选择性激活α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让大脑自然进入“深度睡眠模式”。

相比传统麻醉镇静药,它的优势是不抑制呼吸,适合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停药后不会出现反跳性失眠;还可通过静脉泵注或鼻喷给药,灵活适配不同需求。

丙泊酚

短时睡眠剥夺,重启生物钟

对于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如长期倒班、频繁跨时区出差人群),麻醉医生会采用“可控短时药物睡眠剥夺”方案:通过短暂抑制觉醒中枢,重置褪黑素的分泌节律,相当于给紊乱的生物钟“精准对表”。

研究数据显示,连续3天的节律调控后,60%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能恢复正常。这种疗法的核心在于“个体化精准用药”——既要避免药物过量引发呼吸循环抑制,又要防止剂量不足加重节律紊乱,而这正是麻醉医生的专业“操控力”所在。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切断“过度觉醒”信号

许多慢性失眠患者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睡前心悸、思绪纷飞、对声音和光线极度敏感。

此时,麻醉医生会借助超声的“慧眼”,将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物精准注射到颈部星状神经节,阻断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信号,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让大脑从“战斗状态”平稳切换到“休息模式”。临床数据表明,该疗法能有效提升睡眠效率,显著降低失眠伴随的焦虑评分。

给失眠者的实用锦囊

先挂对号,找对病因

睡不好可能不是“单纯失眠”,背后或许藏着“甲减”“抑郁症”“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问题。建议先到正规医院的多学科睡眠门诊做全面筛查,别盲目吃安眠药“硬扛”。

温馨安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已于今年9月17日正式揭牌运行,麻醉睡眠治疗正是中心联合麻醉科推出的重点治疗项目,为失眠患者提供专业支持。

以下情况,适合看“睡眠门诊”

慢性失眠超3个月,足量服用安眠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

失眠合并明显焦虑、交感兴奋(如心悸、手抖);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且无法耐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需要无呼吸抑制的药物方案;

因倒班、出差导致昼夜节律严重紊乱;

对睡眠质量不满意,有治疗意愿的失眠者。

孕妇、严重心动过缓患者、未控制的呼吸衰竭患者,不适合此类治疗。

4件小事,坚持30天改善睡眠

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哪怕前一晚没睡好,也别打乱节律;

睡前90分钟关掉手机、电脑,远离蓝光刺激,给大脑“睡前缓冲”;

卧室保持20-24℃恒温,睡觉时彻底关灯,营造“深度睡眠环境”;

白天晒10分钟太阳,帮助大脑明确“昼夜信号”,稳定生物钟。

预约挂号流程

搜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点“预约挂号”→点击康健中心院区→点击睡眠医学中心→点击挂号

睡眠障碍是一种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病因的“综合征”——呼吸、神经、精神、内分泌、耳鼻喉、口腔等领域的问题,都可能影响睡眠。因此,解决失眠本质上是一场“团队协作”,麻醉医生只是其中的一员,绝非简单提供“加强版安眠药”。

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评估与监控下,麻醉技术的作用是将紊乱的生物钟调回正轨,轻轻关闭“过度觉醒”的总闸。而后续的深度睡眠与身体修复,就交给大脑自身的“自愈能力”。在这场“找回好睡眠”的战役中,睡眠医学中心将协同各方力量,为每一位失眠者搭建起通往健康睡眠的桥梁。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