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关节里拧“螺丝”,为假体上“保险”!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10-09 10:24:27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主治医师彭琳走进70岁患者苏婆婆的病房,仔细交代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与入院时相比,苏婆婆判若两人。“刚摔倒时痛得完全不敢动,不停地呻吟。术后这几天没听她叫唤过,还开得起玩笑了。”家属在一旁搭话。

在医院走这一遭,医生为苏婆婆的髋关节假体上了“保险”,她后期几乎不用再担心关节脱位的问题。

前几天,苏婆婆探亲时不小心从斜坡上滑倒,左髋部重重砸在地上,顿时剧痛传来,她无法动弹。送医后转院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医生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建议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检查发现,苏婆婆除了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外,还患有脑梗死、帕金森病,左下肢肌力较弱。倘若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假体脱位风险极高。

彭琳解释,髋关节假体是由股骨头假体与髋臼假体组成的活动关节,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病、小儿麻痹症等患者通常下肢肌力较弱,这些肌肉无法“托住”股骨头假体,使其容易在髋臼窝中“滑出”,也就是脱位。一旦髋关节假体反复脱位,不仅会导致剧烈疼痛,还可能引发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髋关节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骨与关节外科团队经过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限制型防脱位内衬+卡环锁定”,为假体上“保险”。

限制型内衬在人工髋臼中,直接与人工股骨头接触。相比于普通内衬,其“碗深”增加20%-30%,即使关节活动角度较大,人工股骨头也不易突破内衬边缘导致脱位。

关节活动时,股骨头对内衬的冲击力会导致内衬轻微“旋转”或“上浮”,尤其在患者体重较大、活动量高时,这种移位会破坏内衬与股骨头的正常接触关系,增加脱位风险。而安装在限制型内衬外面的卡环,相当于“螺丝”,可以将内衬与人工股骨头 “锁死”,达到二次加固的效果,从而保障髋关节的稳定性,防止髋关节假体脱位。

9月19日,骨与关节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尹一然主刀,彭琳作为助手一起为苏婆婆完成手术。当天,苏婆婆即可活动关节,完成翻身等动作。第二天,苏婆婆便可下床走路。

“术中、术后都没感觉到痛。”这是苏婆婆最大的感受。彭琳说,患者“零疼痛”也得益于康复科、麻醉科的助力,采取了神经阻滞、切口局部注射“鸡尾酒”等多模式镇痛措施。

在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中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发生髋部骨折。彭琳介绍,50岁以上人群应该开始有意识地预防骨质疏松:

均衡膳食,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补钙计划,适量增加牛奶、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的摄入,适度运动;

每1-2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作为判断骨头里的钙够不够、骨骼强度好不好的标准,也能指导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此外,老人要增强防跌倒意识,出行时注意地面是否湿滑,有无坑洼不平、台阶、坡道、障碍物等。

彭琳提醒,一旦摔伤,应立即送医,“拖不得,否则可能引发坠积性肺炎、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医生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