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会留下江阳的晚风、舞台的灯光、万人合唱的瞬间。
时光会流逝,旋律会消散,该如何安放这份留恋?
如果声音无法打包,那么我们便用礼物来盛装记忆。
一份恰到好处的伴手礼,让这场音乐狂欢从感官体验,沉淀为指尖可触的温暖印记。
分水油纸伞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历史久远。据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致最佳。
分水油纸伞是中国仅存唯一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的纸伞生产技艺,一把传统的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工艺需要多达一百道的繁琐工序,并且全部靠手工制作完成。
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其制作工艺恪守古法,从选材开始便见匠心。伞骨必取蜀南竹海800百米海拔以上的老楠竹经选材、劈骨、穿线等工序,方能成就七十二根坚韧如剑的伞骨。而伞面的制作更是精妙,特制手工棉纸上绘制工笔彩画,再以泸州特产的熟桐油反复浸润,最终形成“雨中青荷”般的独特质感。
品泸记桂圆系列伴手礼

在本次音乐节文创市集上,“品泸记”品牌推出的桂圆系列伴手礼,凭借对泸州本土特产“江阳桂圆”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演绎,成为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味道”纪念品。品泸记将一枚小小的桂圆,延伸出从糕点、饮品到零食的完整产品线,使江阳区的百年果香以更时尚、便捷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桂圆酥的最大特点是食材简单却精致、工艺简洁却考究。仅以干桂圆、白砂糖、鸡蛋、面粉四种原料制作,从配料下锅到装盘打包,全程仅需20分钟。该产品糍糯干香、酥爽化渣、入口紧致、甜而不腻,被誉为可带走的“泸州茶点”。
桂圆果酿采用发酵工艺,既保留桂圆原味,又形成酸甜适口的独特风味。低酒精特性为不擅饮酒的消费者提供了轻松选择,琥珀色的酒液仿佛封存了泸州的秋日阳光。
桂圆无核果干通过低温烘烤技术锁鲜,口感软糯,食用便捷,是理想的健康零食;古法晒制的干桂圆则最大程度保留其滋补价值,肉厚味甘,可直接食用或用于烹饪,唤起人们对泸州风土的味觉记忆。


品泸记桂圆系列不仅是特产销售,更是对地理标志产品“江阳桂圆”的品牌升华。
老卤匠肖鸭子

“老卤匠肖鸭子”是泸州久负盛名的传统美食,其制作技艺历经肖氏家族四代传承。“泸州老卤匠肖鸭子传统制作技艺”经过岁月的淬炼,已被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每一只肖鸭子都秉承古法工艺,以精心调配的秘制卤料为基础,结合现代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历经择水、养水、制水、配料、制汤、打签、去腥、下金酱、观汤、察色、闻香等二十余道工序。其卤汁被称为“百年陈卤”,精选20余味天然香辛料,坚持每日续卤、定时清底,保证了卤味醇厚、香气绵长的独特风味。

肖鸭子的特色在于肉质紧实细腻、卤香入骨,表皮呈现诱人的琥珀色光泽,入口咸鲜回甘,香而不腻。无论是作为佐酒小食还是休闲零嘴,都令人回味无穷。
此次音乐节期间,“老卤匠肖鸭子”以文创产品的形式亮相,推出了便于携带的真空包装及礼盒装。
“豆痴”系列酱油醋

泸州本土品牌“豆痴”系列酱油醋,作为川南地区传统酿造技艺的代表性产品,以其古法工艺和纯粹风味,成为本届音乐节文创展区的一大亮点。
“豆痴”品牌源自泸州当地百年老坊,坚持采用传统天然发酵技艺,其酱油与醋的酿造过程严格遵循古法,以优质非转基因黄豆、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制曲、翻醅、晒露、淋油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整个发酵周期长达两年以上,充分保留了豆类的鲜香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复合风味。
其中,“豆痴”酱油色泽红褐清亮,酱香浓郁,咸中带甘,回味悠长;而“豆痴”醋则酸味柔和、醇厚不刺,醋香纯正,尤其适合蘸食、凉拌与烹炒。二者皆无添加防腐剂与人工香精,是追求自然本味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豆痴酿造技艺”已被纳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次音乐节期间,“豆痴”特别推出符合年轻受众和节日氛围的文创礼盒装,既便于携带,也赋予传统调味品以新的文化内涵与礼品价值。
“豆痴”酱油醋不仅是一款调味品,更是“可以带回家的泸州味道”。它让传统酿造技艺以更亲切、更年轻的方式走进日常生活,成为连接味觉与记忆的文化媒介,让游客在音乐律动之外,也能感受泸州深厚的饮食文化与匠人精神。
泸州猪儿粑

泸州猪儿粑距今有三百年历史。因刚蒸熟的成品洁白有光泽,圆滚滚的形态酷似小猪,故得名猪儿粑。
在川南一带饮食中颇为流行,无论是早餐,还是待客,泸州人都有吃猪儿粑的习惯。据《泸州商业志》记载,猪儿粑是在上世纪40年代由李宣吉结合泸州人口味特点所创。1954年公私合营后归国营泸州饮食总店管辖,并在江阳区慈善路开设泸州猪儿粑专卖店,曾荣获省、市名小吃称号。
泸州猪儿粑具有晶莹剔透、温软如玉,糍糯味香,具有不粘牙的特点。

泸州猪儿粑用糯米和大米掺和磨粉浆,常用的馅料有“喜沙”“酥麻”“肉馅”“水晶”等,外观有“鸡冠”“三尖角”“眉毛舒”“碗儿帽”“柳腰”“圆鼓”“桃花”“蝴蝶”等形状,在大年初一一定要做成小猪状,“猪儿粑”因此而名。
泸州猪儿粑传统制作技艺2017年列入泸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林老五黄粑

“林老五黄粑”是泸州传统名小吃,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林老五黄粑”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美味,为这场音乐盛宴增添了一抹古朴醇厚的甜香。
林老五黄粑的制作秉承传统古法,精选本地优质糯米、红糖与良姜叶为主要原料。其工艺繁复,需经过泡米、磨浆、熬糖、搓米、打坯、包叶、捆扎、蒸煮等多道细致工序。尤其是长达十余小时的慢火蒸煮,使得糯米与红糖充分糖化发酵,良姜叶的独特清香也深深沁入米糕之中。这样制成的黄粑,色泽自然金黄,口感软糯绵密,甜而不腻,带有良姜叶的清新香气,冷却后亦可煎、炸、烤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林老五黄粑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暖心小吃,更是泸州人逢年过节、馈赠亲朋的传统礼品,承载着满满的乡土情怀与记忆。
本次音乐节期间,“林老五黄粑”创新推出适合户外节庆场景的独立真空小包装和精美礼盒装,既完美保留了传统小吃的原汁原味,又极大提升了便携性与分享性,满足了现代年轻消费者即买即食和赠送文创礼品的需求,是“可带走”的泸州味道。
泸州NOMO咖啡


当咖啡香遇见酒都韵味,会碰撞出怎样的城市新风味?NOMO咖啡推出多款特调饮品,巧妙融合泸州本地食材与咖啡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泸州味道Dirty,选用国窖1573(高度白酒)搭配生椰乳、鲜奶或燕麦奶,再注入浓缩咖啡液。饮用时无需搅拌,直接大口品尝。刚做好的Dirty拥有清晰的分层,入口能感受到上层油脂和下层牛奶带来的鲜明温度差,十足的冰火两重天,酒香弥漫在口腔与咖啡香汇聚到一起,犹如吃了一颗酒心巧克力。
桂花白糕拿铁,以桂花浸渍的米乳为基底,融入咖啡,散发出类似泸州白糕的清香。桂花的芬芳仿佛连接着黄昏与原野,传递出泸州独有的古朴气息。白糕是泸州人日常生活中的温暖记忆,而这杯特调正是希望将这份平凡而温柔的滋味带给每一位品尝者。
黄粑风味美式,将良姜叶经低温慢煮后融入美式咖啡。泸州黄粑的特色在于其包裹叶子并非竹叶或粽叶,而是带有特殊香气的良姜叶。这杯美式的独特之处,在于饮后口中萦绕的缕缕清香,回味悠长。
NOMO咖啡不仅是品牌展示,更是对“泸州味道”多样化与年轻化的一次积极探索。
常乐寺鹿宝

江阳区分水岭镇常乐寺村“梦兴祥”梅花鹿系列产品以其“鹿身百宝”的珍贵价值和深厚的养生文化内涵,作为特色健康文创礼品亮相音乐节。
梅花鹿自古被视为祥瑞之兽,全身是宝,鹿茸、鹿角帽、鹿胎、鹿血等皆为传承千年的名贵中药材。梦兴祥家庭农场秉持“生态养殖、科学取材”理念,建有规范的梅花鹿养殖基地,所产系列产品,严格遵循古法炮制并结合现代工艺,确保品质纯正、功效卓越。其中,鹿茸作为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上品,备受推崇。
梦兴祥梅花鹿产品不仅因滋补价值成为泸州本地消费者保健养生和佳节馈赠的优选,更凭借良好口碑远销全国,让这份“泸州产”的健康珍品走入千家万户。

音乐节期间,梦兴祥家庭农场特别推出适合年轻群体和节日赠礼需求的精致礼盒。礼盒内巧妙搭配独立小包装的鹿茸片、即食鹿肉干及精酿鹿血酒等产品,既展现梅花鹿产品的珍贵特质,又以时尚精美的包装和便捷性,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品质与分享的双重需求,成为一份可携带的“健康祥瑞”好礼。
毕阿婆牛肉豆豉

提及下饭佐餐的绝味,拥有百年传承的“毕阿婆牛肉豆豉”堪称许多老泸州人心中当之无愧的代表。这一承载地道川式风味的传统技艺以其独特魅力征服众人的味蕾。
毕阿婆牛肉豆豉是一道极具川南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原料十分讲究:牛肉必须选用新鲜本地黄牛后腿肉,一头牛仅能取用十多斤,经剔除膜筋、切为肉丝后,拌入30余味香料及古法精酿豆豉,再依百年传承的“燮荣堂”工艺秘制而成。全程纯手工制作,共需30余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炒制火候的精准把控。
该产品色泽乌黑油亮,牛肉粒紧实耐嚼,豆豉入口化渣。味道咸鲜微辣,豉香、酯香、肉香层次丰富,回味悠长。不论是拌饭、拌面,还是作为蒸菜、炒菜的佐料,皆能瞬间激发食欲,堪称“下饭神器”,充分体现了川菜家常风味中不可或缺的灵魂。

“毕阿婆牛肉豆豉”提供小巧便携的罐装及精美礼盒装,在严格保留传统配方精髓与古法酿造风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便携性与礼品价值。它不仅是音乐节观众现场搭配美食、分享快乐的抢手单品,更是选购泸州特色手信、馈赠远方亲友的理想之选。
江北红糖

在本次音乐节的文创市集上,传统甜品——江北红糖,将以古朴的包装和温润的甘香吸引游客。这款承载着地方记忆的甜味,不仅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以其“古法熬制,温润滋养”的特色,成为音乐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江北红糖传统制作技艺”技艺核心在于遵循古法,坚持手工熬制。精选当地优质甘蔗,经过榨汁、开泡、赶水、摇瓢、打沙等十八道繁琐工序,全程依靠熬糖师傅的丰富经验,通过观察糖浆的气泡、色泽和黏稠度来把控火候。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最大程度保留了甘蔗的原始风味和天然营养成分。最终凝结而成的红糖,色泽呈自然的红褐色,质地酥软,散发出浓郁的蔗香与焦糖混合的醇厚香气。

江北红糖的特色在于其口感温润,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回味中带有淡淡的甘蔗清香。无论是直接用热水冲泡为一杯暖意融融的红糖水,还是用于制作甜品、烹饪菜肴,都能为生活增添一份质朴而健康的甘甜。
此次音乐节,“江北红糖”推出独立小包装的糖块和设计精美的礼盒装。小包装方便游客在现场随时冲泡享用,即时补充能量;礼盒装则融入泸州本土文化元素,非常适合作为伴手礼赠送给亲友。
邓桂桂圆

承载百年历史的地方特产——“邓桂”桂圆将为游客带来品味泸州自然风味与匠心传承的新选择。
“邓桂”桂圆产自泸州市江阳区,桂圆资源丰富,所产果实果形浑圆、果肉鲜嫩、色泽晶莹、汁液甜美,风味独特。其鲜果纯甜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也被视为滋补佳品。

品牌背后,是一段跨越数百年的传承故事。早在1628年,邓氏先祖邓道协便在编撰《桂圆•荔枝谱》之前,探索将鲜桂圆、荔枝通过晾晒与土灶烘烤制成干果,以便储存,并发现此法能更好地保留营养。经过数代人的钻研与尝试,邓氏家族最终确立了“品质优于晾晒”的烘烤古法。随着时代进步,原本的作坊式烘烤已发展为现代设备与精准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方式,但对卓越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
音乐节期间,“邓桂桂圆”特别推出设计精巧的便携装与礼品装,既保留桂圆天然的甜润滋养,也便于游客现场品尝或作为特色手信赠送亲友,让这份来自泸州江阳的甜蜜滋味,伴随音乐的节奏,传播得更远。
(以上伴手礼可以在音乐节文创市集或各大商超买到哦~)
别空手离开
去把这些“江阳记忆”带回家吧
让这场相遇不止于三天
而蔓延至岁岁年年

本文来源:江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