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身残志坚勇追梦 根雕刻出致富路——叙永县"脱贫能人"邹兵的励志人生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8-15 09:32:48

他身材瘦小却意志坚强;他身患残疾却心怀大爱;他从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成长为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雁"。他就是叙永县两河镇天生桥村的肢体二级残疾人邹兵。

命运多舛:病痛击不垮的坚强意志

15岁那年,邹兵发现自己走路经常摔跤。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辗转多家医院都未能确诊病因。2015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诊断结果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肌肉疾病,治疗费用需要8万元。

"不治了,我不能拖累这个家。"面对天价医疗费,邹兵毅然选择放弃治疗。从此,他的下肢落下终身残疾,但这位倔强的青年从未向命运低头。

绝处逢生:一把刻刀雕出新天地

身体的残疾没有击垮邹兵。他发现了自己对根雕艺术的热爱,开始四处拜师学艺。然而,由于行动不便,多次被拒之门外。

"当时很多师傅觉得我坚持不下来,不愿意教我。"回忆起求学之路,邹兵记忆犹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来自福建的根雕师傅被他的执着打动,收他为徒。

一年后,学成归来的邹兵在家乡创办了根雕工作室。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让他的技艺日益精湛。如今,他的作品远销成都、重庆等地,最贵的一件卖到了8800元。

致富不忘本:带领乡亲共奔小康

脱贫致富后的邹兵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的工作室先后吸纳了5名留守老人就业,带动周边10户家庭增收。

"邹兵这孩子实诚,给的工钱比外面还高。"在工作室帮忙的李大娘笑着说。除了提供就业机会,邹兵还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

爱心专列:开往春天的三轮车

在天生桥村,邹兵的电动三轮车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爱心专列"。这辆不起眼的小车,承载着太多温暖的故事。

金秋时节,当别人家都在欢庆丰收时,70多岁的王大爷夫妇却对着地里的玉米发愁。两个女儿远嫁他乡,老两口体力不支。"别急,我来!"邹兵二话不说,连续三天往返田间,将5000多斤玉米运回老人家中。

2023年寒冬的一个清晨,邹兵发现独居的张奶奶蜷缩在破旧的棉被里瑟瑟发抖。他立即驱车到镇上,买来新棉衣和棉被。"这钱您拿着,天冷了买点好吃的。"临走时,他又悄悄塞给老人300元钱。

最惊险的是2024年6月的那次救援。村里一位老人突发脑梗倒地,邹兵闻讯立即用三轮车将她送往医院。"再晚半小时就危险了!"医生的诊断让所有人后怕。康复后老人逢人就说:"这条命是小邹给的!"

善行无界:照亮他人的生命之光

邹兵的爱心从不设限。他常说:"我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也要帮助更多人。"

当村里发起"亮化工程"募捐时,他第一时间捐出300元。"安上路灯,老人孩子晚上走路就安全了。"简单的话语道出最朴实的关怀。

从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到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雁";从身患残疾的弱者,到乐于助人的强者。邹兵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身残志坚",什么是"大爱无疆"。邹兵自强不息和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获得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17年邹兵被评为叙永县"十佳自强脱贫明星"。面对荣誉,他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如今,邹兵的故事正在激励着更多人。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叙永县残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