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有风景,前头是产业。在云溪大地上,一条条公路就像飘在绿海中的银带,因势顺形,在竹海中向前延伸,串起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幸福生活。

国道546将纳溪区20多个建制村融入“泸州半小时经济圈”(廖胜春 摄)
路网持续延伸,管养加快升级,服务不断优化……截至目前,纳溪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60公里……一条条宽敞、平整的“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之路,释放出乡村振兴无限潜能。
路平则安,公交直达家门口
“现在路面平坦了,群众赶集也更加方便,还有‘果蔬公交’为群众提供便利,直达城区售卖果蔬。路两旁的风景也越来越漂亮,在这样的路上开车,心情都舒畅了很多。”丰乐镇白合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昌洪说。

“竹海雾崖”上的农村公路(廖胜春 摄)
近年来,纳溪区以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着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断完善农村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面开展骨干路网改造和撤并村通硬化路建设,奋力打通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公路实现由“通”到“畅”再到“好”的转变。
“以前进村的路破损严重,有的地段一下雨就积水,非常不好走。自从改造拓宽之后,坑洼路面变成了平坦整齐的柏油路……”说起纳长路的道路变化,合面镇太山村村民钟学华滔滔不绝。
据悉,自2021年以来,纳溪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27公里,在建农村公路里程95公里,有效推动交通路网高质量发展。
致富之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修好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群众。近年来,纳溪区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一条条道路把特色产业“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门路。
白节镇赵坪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是以猕猴桃种植、生态鸡养殖、游客采摘体验为主的现代休闲农业种植基地。之前由于道路狭窄,车辆运输不便,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以前交通不方便,基地里种的水果,只能请人帮忙拉上车。”基地负责人赵多智表示,如今,路越修越宽、越来越好,运输成本越来越低,收货的人可以直接进基地,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经济效益也有显著提高。

纳溪最高的建制村——普照村的通组公路(廖胜春 摄)
据了解,纳溪区境内种有柚子、猕猴桃、葡萄、枇杷、杨梅等水果,是一个农业大区。一些村守着“金饭碗”饿肚子,水果满枝却没有销路、烂在枝头,十分可惜。为了将这些水果“送出去”,纳溪区围绕产业发展,优化路网布局,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努力推动全区现代农业、特色水果、景观苗木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随着道路变得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纳溪区积极利用电商平台、网络销售等渠道,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全区水果种植面积14.5万亩,实现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6.8亿元。
路通百业兴,农旅融合迎新机
道路畅通,既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也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活力,还让更多小村庄迈进乡村振兴的“快速通道”。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沿着美丽乡村路来到公园,水汽弥漫,温度一下就降了不少,很舒服。”不少游客到凤凰湖湿地公园休闲纳凉、游船。湖中大小岛屿10余座,集湖光山色,高山峡谷、奇石怪崖、飞瀑洞宫、林涛竹海一体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公园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业态逐渐增加、科普宣教活动逐步丰富,是公众亲近自然、休闲养生、亲子游玩的理想之地。
“现在路越来越好了,村庄也变美了,周末来这里打卡的游客变多了。”大渡口镇凤凰湖村村民张代华笑着说,“现在,我也趁机办起了农家乐,每天都会接到一些订餐电话,给我增添一份稳定收入来源,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

大湾路(大渡口镇——护国镇湾滩)将大渡口镇、护国镇的特早茶基地串联成片(廖胜春 摄)
纳溪区按照“旅游+”建设模式,围绕纳溪茶、竹、酒、乡村旅游、特色经果等重点产业,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和重点旅游景区,精心谋划大渡口镇凤凰湖至护国湾滩、安富街道三江坝至大渡口镇凤凰湖等美丽乡村路,连通护国镇梅岭茶山、大渡口镇凤凰湖旅游景区等特色产业基地,促进纳溪特早茶、护国柚、猕猴桃、黄金梨等特色产业发展,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带动经济效益80亿元。
如今,俯瞰云溪大地,从城区到乡村、从国省干道到乡村小路,处处都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村内巷道四通八达。一条条蜿蜒的“四好农村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也串起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
文:丁俊皓 何茂源(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