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摄影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乡镇 | 医疗 | 专题 | 活动 | 高清 | 家装 | 教育 | 文艺 | 早教 | 城建 | 美食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赤水润心,彝乡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川南网 发布时间:2025-07-14 09:41:50

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赤水润心,彝乡筑梦”志愿服务队和四川省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4日至9日深入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非遗普及传承、红色教育浸润、数字创新驱动三大主线,青年学子将专业所学融入彝乡沃土,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精心筹备,深入调研

7月4日,志愿服务队抵达水潦海涯村后,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之中。队员们深入村寨及周边区域,对计划开展活动的多个场地进行了细致考察,重点评估了场地环境、交通条件、设施状况以及与村民生活的契合度,确保后续活动能安全、高效、有序地进行。随后,服务队与海涯彝族村村支书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围绕即将开展的活动整体流程、具体环节设置、预期目标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展开了务实而高效的沟通,确保服务内容真正契合村寨发展所需。

镜头记录人文,巧手传承非遗

7月5日,活动首日,服务团队兵分两路,深入村寨,将专业实践与暖心服务送到村民身边。第一分队成员跟随泸州市摄影家协会专家老师,深入海涯村的田间地头、古寨院落,开展人文地理主题拍摄实践,用镜头语言记录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与时代变迁。第二分队则走进当地白沙兴新幼儿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课”,组织了创意书法、漂漆艺术、趣味剪纸、油纸伞彩绘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下午,在村支书的积极组织下,不同年龄段的彝族村民齐聚一堂,献上了一场原生态的彝族民俗歌舞盛宴。服务队员们深受感染,纷纷加入其中,与村民们手拉手共舞,亲身体验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7月6日,实践队赴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与创意实践活动。在中央红军长征(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队员们通过全景式历史场景复原、珍贵文物展陈及影像档案,系统了解红军在川滇黔边区的战略转折历程,深刻体悟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随后,转战“鸡鸣三省大峡谷”,实地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领悟革命先辈活用自然条件的非凡智慧。 带着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实践队在彝寨创作工坊展开“红色基因当代表达”行动。创意书法组以峡谷山势为灵感,挥毫“山河魂”巨幅作品;视觉设计组提炼红色元素与彝族符号,创作“云崖先锋”系列数字角色,用分镜语言再现历史场景与当代青年对话。

非遗数字存档,弘扬民族文化

7月7日,志愿服务队深入彝乡腹地,通过深入采访和影像采集,让水潦赤水河村祭风节、水潦彝族民歌、咪苏唢呐和海涯彝寨火把节及俯黔社区草把龙技艺等彝族民俗文化项目得以全方位呈现。这些活动不仅为传承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助力彝乡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非遗传承与创意实践,共筑彝乡文化新篇

7月8日,志愿服务队深入彝乡社区与当地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与创意实践活动。如开展幼儿扎染教学活动,并将前期幼儿活动创意书法作品制作成二十四节气挂饰,将剪纸与油纸伞结合制作成摆件,增添了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同时,队员们将前期绘制的数字化彝乡文化IP形象绘制在幼儿园的墙面上,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墙绘作品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为幼儿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此次“赤水润心,彝乡筑梦”志愿服务活动中,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志愿服务队和四川省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团队以数字技术为笔、文化传承为墨,在彝乡大地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通过采录祭风节、火把节、草把龙等非遗技艺,建立彝乡民俗数字影像库,为濒危文化留存永恒记忆;创新设计文化IP、条漫设计及节气艺术装置,让传统技艺在数字空间流转,传统文化余韵于条漫分镜中重生;更以扎染童课、彝风墙绘、共舞篝火等浸润式美育,使文化基因在稚童指尖绽放、于村民笑靥传承。这场数字与乡土的“双向奔赴”,让千年彝乡在新时代焕发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蓬勃生机——当赤水河的波涛载着青春誓言奔涌向前,乡村振兴的薪火正照亮每一个被创意点亮的日常。

文:牟旭 余鑫雨 王希文 图: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